1.科学选用大量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疗法及药物,权威性指南(如ACC/AHA,及中华心血管病学会等系列指南)所规定的冠心病肯定疗法,只要无禁忌症,就要坚决应用,譬如冠心病二级预防的A、B、C、D、E疗法。
2.冠心病A、B、C、D、E疗法包括A:阿司匹林,75mg(稳定时),≥150mg(不稳定时);ACEI类药物;(低分子)肝素抗凝(不稳定时)。B:b阻滞剂,血压控制至理想水平。C:他汀类药物,彻底戒烟。D:控制糖尿病,清淡饮食。E:健康教育(对病人)和继续教育(对医护人员),适量体力运动(有氧性)。
3.对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争分夺秒(<12小时内)行再灌注疗法(急诊PCI/CABG或溶栓治疗)。
4.对非ST段抬高型心梗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强化的“四抗疗法”:抗凝(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缺血(硝酸酯类、b阻滞剂及钙拮抗剂),以及抗危险因素(调脂、控制血压及血糖、戒烟限酒、减低体重等)。若强化治疗效果不好,可急诊或亚急诊行PCI或CABG等再灌注疗法。
5.冠心病患者治疗中要评估两个比值:效益/风险和效益/价格,应该少担风险多获益,少花钱多办事。
6.冠心病疗效评估56+89a冠状动脉功能评估:有否缺血的主、客观证据,有缺血就是介入或手术的较强指征。对于稳定的、无缺血证据而且病变不严重患者,宜保守治疗,同时定期随访观察。
b心功能评估: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及室壁结构以及血液动力学变化;另一方面,应用心电监测或Holter评价心电状态是否稳定,防治有意义的心律失常。
c危险因素评估:“五达标”:血压、血脂、血糖、血凝状态及生活方式改善等。
7.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一级与二级预防相结合,专科与全科医生相结合,医护患互动相结合。
8.谨防掉入冠心病防治常见误区。
总之,对于冠心病的科学防治有赖于正确认识,规范治疗,合理干预,长期监测。应该强调目标防治——最高治疗目标为防治各种心血管事件,延长生存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危险分层——诊疗中分层评估,对于越危险的患者,越应强化治疗,并且越应严格达标;综合防治——探讨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一条龙的模式,将科学指南转化为合理的医疗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