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的出现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而且该病发生以后会对于患儿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并且还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痛苦,因此我们要多去了解该病才行,一定要进行小儿心肌炎的预防工作,来看看该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小儿暴发型心肌炎主要见于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及埃可病毒都可引起小儿心肌炎的发生与发展,也可导致暴发型心肌炎的发生,所以,当小儿罹患炎症病毒感染时要注意监测心脏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异常,为救治赢得时间。
小儿暴发型心肌炎多有前驱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低热、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神志淡漠等,随后出现心脏症状。典型表现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氧供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轻度青紫、皮肤厥冷或有花斑、胸闷、呼吸急骤等现象。二是体循环瘀血,表现为心脏增大及肝脏肿大等现象。三是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心率增快、心尖搏动减弱、第一心音低钝,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现象。
小儿若在呼吸道感染同时或感染后短时间内出现上述表现,就应虑及暴发型心肌炎的风险,及时住院做做心电图检查,若心电图显示t波低平,st段和t波异常、胸导联低电压、异位心动过速或束支阻滞等异常变化,就可明确诊断,进行救治。
根据患儿状况予以利尿、扩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心律失常等基本治疗措施,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以改善免疫功能,给予能量合剂和大剂量维生素c以保护心脏,及时纠正肺水肿、循环及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以有效改善病情,促进患儿转危为安,恢复健康。
小儿心肌炎的诊断缺乏高度敏感、特异的实验诊断指标,主要依靠综合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并需排除其他疾病,给医生的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医生对小儿心肌炎的诊断过程主要是结合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如普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的改变、心肌酶学的检查、肌钙蛋白的变化、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大小和心功能的改变等,必要时还需进一步行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等检查综合评判。
心肌炎目前没有特效治疗,应结合患儿病情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可使大部分病人痊愈或者好转。早搏一般无需干预治疗,也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只能暂时减少早搏数量,并不治根本,且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甚至导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心肌炎患者休息十分重要,急性期患者至少需要卧床3~4周,心功能不全或心脏扩大者绝对卧床休息3个月,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氧耗量。应用改善心肌代谢药物如大剂量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辅酶q10,磷酸肌酸等,也可以辅以中药治疗。重症心肌炎病人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治疗非常重要,需酌情予以免疫抑制剂或调节剂治疗。
小儿心肌炎的预防方法就是上述的这些内容了,我们要多去认识该病,而且要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着想,多做一些该病的预防工作,并且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情况,一旦发现了任何的异常的话,就要及时的进行相关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