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白血病
快速搜索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2015年09月24日

白血病真是挺让人害怕的一种疾病,因为它的治疗之路非常漫长而且治疗费用昂贵,会毁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它是由造血干细胞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因为治疗也是从造血干细胞的开始的,那么它的发病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1.病毒因素

RNA 肿瘤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近年从成人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分离出人类T 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它是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在日本人T细胞白血病病人的血清中也发现抗HTLV结构蛋白的抗体。但目前尚未发现此类病毒与小儿白血病的明确关系。

2.化学因素

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如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亚硝胺类物质,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诱发白血病的报告也可见到,但还缺乏统计资料。某些抗肿瘤的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都公认有致白血病的作用。

3.放射因素

有确实证据可以肯定各种电离辐射条件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然而,小剂量的辐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确定。日本广岛、长崎爆炸原子弹后,受严重辐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是未受辐射地区的17~30倍。爆炸后3 年,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5~7年时达到高峰。至21年后其发病率才恢复到接近于整个日本的水平。放射线工作者,放射线物质经常接触者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接受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可导致白血病发生率增加。

4.遗传因素

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如21-三体综合征的患儿在10岁以内白血病的发病率为1/74,Bloom综合征在26岁以内发病率为1 /3,Fanconi综合征21岁以内发病率为1/12。当家庭中有一个成员发生白血病时,其近亲发生白血病的机率比一般人高4倍。单卵双生中如一个患急性白血病,另一个发生率为20%~25%。以上事实均提示白血病的病因可能与遗传有关。 近年研究证实,染色体数量的增加或减少等数目异常,以及易位、倒置、缺失等结构异常,使基因的结构、表达异常。基因表达和/或基因的失活是细胞恶变的基础之一。

小儿白血病的病因

当人体内白细胞发生恶性(癌性)病变时,即发生白血病,在病人的血液、骨髓以及全身各组织器官里都存在着大量的形态异常的白血病细胞(幼稚细胞),这种细胞不断增生,越来越多,病人就可以出现一系列的症状。白血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小儿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多见。白血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该时期恶性肿瘤的35%。我国15岁以下小儿每年白血病发病估计有 15000 例左右。其发病原因迄今尚不十分明了,但以下因素在白血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1、放射线可以诱发本病:无论在动物或人身上均已证实,一次大量地或多次少量地接触放射线均可致病。1945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地区,18个月后白血病发生率开始增加,其后 30年间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加。50年代前,由于防护措施不完善,放射科医生罹患白血病者也时有发生。由于小儿对放射线更为敏感,因此应避免小儿过多地接触放射线。

2、化学物质的危害:许多化学物质对造血系统有害,有的可以诱发白血病,其中较重要的是苯和它的衍生物,如油漆、汽油、染发剂(含苯胺)等。国内调查报告指出:约90%的小儿白血病患者家中近期都曾经装修过,推测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甲醛、油漆中的苯乙烯和部分大理石地面的辐射等)是致病的罪魁祸首。孕妇处于这种环境中不仅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到腹中胎儿,成为出生后患病的诱因。此外,某些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和治癌药品(烷化剂等)也可诱发白血病。

3、病毒也可致病: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白血病可由致癌RAN病毒引起,近来又发现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可引起人类白血病。一般病毒感染只有在某些危险的“催化”因素如放射线、化学品的多次接触、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以及患者的年龄等的作用下才能致病。

4、遗传因素:急性白血病中约80%有染色体异常。小儿时期某些先天畸形和遗传性疾病的白血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的发病率。

白血病的遗传性是很强的,所以建议在大家结婚前都进行婚检,不要把不幸留给了下一代。而且尽量避免接触一些放射性比较强的物质。并且要注意饮食,很多的垃圾食品都是含有许多的不健康的添加剂,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

白血病是一个令许多人无助的疾病,要是能够及早的发现并且进行正确持久的治疗,还是可以治疗的。但是要是发现的太晚就会大大减少治愈的希望,那么白血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出现了下列症状的朋友们一定要重视了!

1.发热

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感染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痈、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发热也可以是急性白血病本身的症状,而不伴有任何感染迹象。

2.感染

病原体以细菌多见,疾病后期,由于长期粒细胞低于正常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逐渐增加。病毒感染虽少见但凶险,须加以注意。

3.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可以是首发症状。

4.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后再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老年病人更多见。

5.骨和关节疼痛

骨和骨膜的白血病浸润引起骨痛,可为肢体或背部弥漫性疼痛,亦可局限于关节痛,常导致行动困难。逾1/3患者有胸骨压痛,此征有助于本病诊断。

6.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以轻、中度肝脾肿大为多见。ALL比AML肝脾肿大的发生率高,慢性比急性白血病脾脏肿大更为常见,程度也更明显。淋巴结肿大ALL也比AML多见,可累及浅表或深部如纵隔、肠系膜、腹膜后等淋巴结。

7.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CNSL 系急性白血病严重并发症,常见于ALL和AML中的M4和M5,但其他类型也可见到。由于常用化疗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因此成为现代急性白血病治疗的盲点和难点。浸润部位多发生在蛛网膜、硬脑膜,其次为脑实质、脉络膜或颅神经。重症者有头痛、呕吐、项强、视乳头水肿,甚至抽搐、昏迷等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可类似颅内出血,轻者仅诉轻微头痛、头晕。颅神经(第VI、Ⅶ对颅神经为主)受累可出现视力障碍和面瘫等。

8.其他组织和器官浸润

ALL 皮肤浸润比AML少见,但睾丸浸润较多见。睾丸白血病也常出现在缓解期ALL,表现为单或双侧睾丸的无痛性肿大,质地坚硬无触痛,是仅次于 CNSL的白血病髓外复发根源。白血病浸润还可累及肺、胸膜、肾、消化道、心、脑、子宫、卵巢、乳房、腮腺和眼部等各种组织和器官,并表现相应脏器的功能障碍。

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

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多因健康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发现血象异常或脾肿大而确诊。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陈代谢亢进的表现。由于脾肿大而感左上腹坠胀、食后饱胀等症状。检查时最为突出的是脾肿大,往往就医时已达脐平面。病情可稳定1~4年,之后进入加速期,迅速出现贫血及更多症状,然后很快进入急变期,可以急变为AML或者 ALL,临床表现与急性白血病完全一样,治疗效果和预后则比原发性急性白血病更差,通常迅速死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