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有人认为婴儿阶段的小宝宝是不会贫血的呢,事实上婴儿也有可能贫血,医学上称为婴儿营养性贫血。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能够有效预防婴儿营养性贫血的方法。
1.婴儿体内储存的铁量不足。一个足月出生儿,从母体内获得的铁约250~300毫克,加上出生后短时间里生理性红细胞破坏放出的铁,仅能满足生后3~4个月造血之用。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患贫血症,那么,婴儿从母体得到的铁量更少,出生后2、3个月内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就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增加营养十分重要。对低体重出生儿、早产儿、双胞胎儿应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肝泥、蛋黄、鱼泥或豆制品等。
2.喂养不当。这是发生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常见于单纯喂养含糖高而含蛋白质和铁少的食物,因此,父母要用科学的方法喂养小儿。
3.铁丢失增加。正常情况下,每天排出极少量的铁,丢失的铁可从食物中吸收得到补充。若孩子患钩虫病、肠息肉等病,可造成小量的慢性失血,如果每天失血2毫升,就会丢掉1毫克的铁,日久就会造成失血性贫血。
4.发热及腹泻都可影响铁的吸收,使体内含铁量减少。
5.羊奶中叶酸和B12含量少,不能满足造血需要,因此,喂羊奶的婴儿,需同时加用叶酸及维生素B12,以防发生大细胞性贫血。
6.偏食和挑食的孩子,不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造血原料而造成贫血,因此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很重要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预防婴儿营养性贫血的方法,当我们发现孩子有贫血的症状,一定第一时间到医院检查确诊,根据发病原因确定贫血的性质,然后适当的选用的铁剂、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等一些药物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