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白血病
快速搜索

一问一答 普及白血病知识

2015年09月23日

一问一答 普及白血病知识

问: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会互相转换吗?

答:急性白血病患者经治疗后,虽带病生存了数月或数年,本质上仍为急性白血病而非慢性白血病。但是,部分慢性白血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在病理的某一阶段,血象及骨髓中的原始细胞数明显增多,称为慢粒急变或慢粒原始细胞危象。

问:什么叫类白血病反应?

答:机体对某些疾病或外界刺激发生反应,可表现为外周血白病细胞显著增多,同时可出现幼稚细胞,这种现象称为白血病反应。

问: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如何区分?

答:类白血病与白血病之不同在于:类白血病的血细胞变化不带有肿瘤特性,且存在一定的疾病诱因,当诱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即消失,故其变化系一时性的,据此不难与白血病鉴别。但在个别病例,除白细胞有明显变化外,骨髓象显示是原粒和早幼粒细胞比例增加,酷似急性白血病。类白血病时红细胞、血小板不应受影响:进一步还可采用细胞免疫分型及染色体分析等手段与白血病相鉴别。

问:白血病与败血症是一回事吗?

答:白血病与败血症在临床上均可有相似的表现,如贫血、发热、皮肤紫癜、肝脾肿大、血象中白细胞异常增高并可出现幼稚细胞等,但两者本质上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类疾病。前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性疾病,而后者是由于某一细胞感染进入血循环后引起的全身感染现象。白血病患者可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因继发严重感染而发生败血症。败血症则绝不是为白血病。

问:什么叫白血病前期?

答:白血病前期(白前)是指在白血病出现之前,有相当一段时间难以确定性质的血液学异常,系在白血病发生后做出回顾性诊断。白前主要的临床特点有:患者临床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且虽经多种治疗贫血难以改善:部分患者还可同时表现有发热或出血等异常:骨髓中三系血细胞或任两系血细胞表现有病态造血,其中原始细胞比例可增高,但尚未达白血病标准。

问:急性白血病共分几型?

答:急性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ANLL)两大类。根据1985年修订的FAB分型标准,ANLL共分M1-M7等 7型,他们分别是:

M1:未分化的原粒细胞白血病:

M2:部分分化的原粒细胞白血病: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急性红血病或红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ALL根据FAB形态学特点,则相应分为L1、L2、L3共3 型。

L1型:原始淋巴细胞有均匀的圆形核、胞浆少:

L2型:原始淋巴细胞变化较大,核可能不规则,胞浆较L1多:

L3型:原始淋巴细胞有较细小的核染色质,胞浆为蓝色-深蓝色并有空泡形成。

另外根据免疫学特点,ALL可分成T细胞和B细胞两大类,并进而再分成多种亚型。仅除L3型急淋必然为B细胞型急淋外,急淋的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间无明显相关。

问:如何诊断急性白血病?

答:诊断白血病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检查的结果,以骨髓中原始细胞>:30%可确定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标准。

问: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为何?

答: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急粒)。本病的临床特点是患者常突然起病,进展较快,临床常见感染和出血,并常因此致死。老年人多进展缓慢,表现有乏力、面色苍白、虚弱等贫血症状为主,也可见到出血及感染。

问: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以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的急性白血病,为FAB分型的M3型。起病多急骤,迅速恶化,出血倾向明显,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外周血白细胞数常不增高,骨髓中早幼粒细胞>:30%。这类白血病可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成熟分化或凋亡使之缓解。

问: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特点为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