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类风湿关节炎
快速搜索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要重视

2015年09月19日

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就是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专家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发生于全身各个关节部位的慢性疾病,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就是为了积极治疗这些疾病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协同核抗原抗体(抗RANA抗体)的阳性率(93%~95%),明显高于其他各种类型关节炎的患者(约19%0)及健康人(约16%),可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项有力证据。

约10%~30%患者在关节的隆突部位,如上肢的鹰嘴突、腕部及下肢的踝部等出现皮下小结,坚硬如橡皮。皮下小结不易被吸收,皮下小结的出现常提示疾病处于严重活动阶段。

抗核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阳性率约10%~20%。血清补体水平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重症者及伴关节外病变者可下降。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要重视

X线检查:早期患者的关节X线检查除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渗液外一般都是阴性。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可以在起病几周内即很明显。关节间隙减少和骨质的侵蚀,提示关节软骨的消失,只出现在病程持续数月以上者。半脱位,脱位和骨性强直后更后期的现象。当软骨已损毁,可见两骨间的关节面融合,丧失原来关节的迹象。弥漫性骨质疏松在慢性病变中常见,并因激素治疗而加重。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特别在股骨头,亦可因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而增多。

以上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进行的分析,专家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和症状很复杂,同时这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依据之一,大家一定要认真了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