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小儿支气管哮喘要保持正确态度。有调查显示,我国现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比十年前明显增加,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目前,支气管哮喘已成为患病率逐年上升、受累人群最多的医疗问题之一。
解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这种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应性,并引起气道缩窄,导致气流流通受限,出现喘息、气促、 胸闷、咳嗽等症状。
慢性气道炎症是哮喘症状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时段。即使没有哮喘症状发作,这种炎症也依然长期存在,最终导致哮喘症状持久化、恶化甚至死亡。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
1.先兆性症状
发作前,常会出现喷嚏、鼻塞、流涕、鼻痒、咽痒、眼痒和流泪、咳嗽、胸闷等不适表现。
2.发作期症状
当接触某些变应原和遇气候改变,或因劳累、情绪等其它诱发因素,可无先兆症状而突然发作,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喘息、气促、呼吸困难,家人能够听到患儿在呼气时发出的高音调哨笛声。症状常历时几分钟或几小时自行缓解,或经治疗而缓解。但症状反复发作,且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一部分患儿只有咳嗽并无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咳嗽久治不愈。
3.身体表现
医生查体时,可以见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并出现三凹征、桶状胸,听诊时双肺可闻及哮鸣音,严重时呼吸音减低,有奇脉,甚至心率变缓。
4.伴随表现
还可能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皮疹等表现。
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新对策
基于对哮喘本质的最新认识,即炎症是造成哮喘症状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不难理解控制哮喘的关键在于抑制气道炎症。因此,哮喘的治疗已由过去被动地单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症状,变为主动地进行局部抗炎治疗,以预防发作。
1.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由于药物与用药装置的进展,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已成为治疗哮喘的第一线药物,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手段。目前,治疗方案将哮喘患者的病情按严重程度分为4级,每级均有相应的治疗选择,采用个体化的阶梯式治疗规范,达到并持续控制至少3个月之后再考虑降级治疗,降级后的治疗应继续维持哮喘控制。
2.哮喘治疗不再仅以缓解发作为目的
为了达到对哮喘的良好控制与完全控制,即尽量少发作、轻发作或完全不发作,最好不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恢复并保持正常的肺功能,使患儿活动不受限、正常运动、睡眠安宁、不误工误学,并让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甚至为零。
3.患儿及家长的积极参与治疗
为了达到以上提到的目的,需要患儿及家长积极参与,医患之间建立起持续的伙伴关系,便于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并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制定长期管理策略,让患儿避免和控制哮喘的触发因素,提供规律性的随访。
家长要认真关注专科医生的讲解与演示,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与剂量,学习与用药有关的各种注意事项(包括如何判断药物装置中是否还有药),并协助鼓励患儿每日按时用药。如果对用药有任何疑问,如是否该减量、换药或停用,都应及时复诊,与医生商讨,切不可自以为是,自作主张。定期复诊时应携带所用的药物与装置,有利于医生检查并指导。哮喘治疗的效果,取决于医生与患儿及家长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以上就是“面对小儿支气管哮喘要保持正确态度”的相关内容介绍。提醒,对于哮喘疾病采取相应的因对措施,以更好的做到治疗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