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5年间,糖尿病前期人群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与诊断标准变化有重要关联。国际糖尿病联盟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纪立农介绍,糖尿病前期主要是指受检者的糖代谢处于异常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目前在中国,对于糖尿病前期的诊断,主要依据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两个诊断指标。此次最新发布的研究结果采用的是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的诊断标准,与我国和世卫组织的诊断标准相比,该标准中用于诊断糖尿病前期的空腹血糖指标下限从6.1毫摩尔/升降低到5.6毫摩尔/升。“由于有的餐后血糖升高者,其空腹血糖指标并无异常,如何实现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的同步诊断,目前学界尚存争议。”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金奎教授指出,避免餐后血糖异常的高危人群漏诊,是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更低空腹血糖诊断标准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数量与诊断定义有关,诊断标准的‘切点’下降,确诊人群数量势必增加。”杨金奎说。纪立农表示,在这一新的糖尿病诊断体系中,糖化血红蛋白处于5.7%~6.4%之间的阶段,虽然没有命名为糖尿病前期,但类似于用血糖检测诊断的糖尿病前期,也是罹患糖尿病的高危状态。
重治轻防让人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