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哮喘
快速搜索

哮喘的变态 反应有哪些

2015年11月21日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为变态反应。当变应原进入具有过敏体质的机体后,通过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传递,可刺激机体的B淋巴细胞合成特异性IgE,并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性的IgE受体(FcεR1)。若过敏原再次进入体内,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交联,从而促发细胞内一系列的反应,使该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导致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炎症细胞在介质的作用下又可分泌多种介质,使气道病变加重,炎症浸润增加,产生哮喘的临床症状。

哮喘的变态 反应有哪些

根据过敏原吸入后哮喘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速发型哮喘反应(IAR)、迟发型哮喘反应(LAR)和双相型哮喘反应(OAR)。

(1)速发性哮喘反应(IAR):速发性哮喘反应的临床特点是再次接触过敏原后,10分钟发病,15 ~30 分钟达高峰,持续1.5~3小时后缓解。吸入过敏原特异性激发试验时,15~30分钟内产生的F EV1下降15%~20%;用过敏原皮试可得到与吸入激发试验一致的即刻皮肤风团出现。速发性哮喘反应的免疫学致病机理是I型变态反应。

(2)迟发性哮喘反应(LAR):速发性哮喘反应后数小时病人哮喘再发作,或表现为顽固性夜哮喘。吸入过敏原激发试验时,开始于15~30分钟FEV1下降,恢复后6~8小时再次下降,过敏原皮肤试验也能看到,在开始出现的风团消失后,3~12小时后再次出现注射部位的皮肤红斑。这些迟发性反应发生于速发性哮喘反应后,即双相反应,也可以不伴有速发性哮喘反应而只出现迟发性哮喘反应。迟发性哮喘反应发生率各家报告不一致,成人患者约为50%,儿童患者可高达73%~86%。免疫学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表明迟发性哮喘反应仍为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无论速发性哮喘反应或迟发性哮喘反应均有气道炎症,但前者主要以平滑肌痉挛为特征 ,炎症成分轻;而迟发性哮喘反应以各种炎症反应为特征,表现为:支气管纤毛上皮脱落,上皮组织内神经末梢暴露;各种炎症细胞浸润,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粘膜下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粘膜水肿;粘液腺分泌增加;基底膜上纤维连接蛋白、C3、免疫球蛋白沉淀。引起炎症的刺激物除过敏原外,尚有病毒或细菌感染、职业性化学物质等。

哮喘的发病机制除了变态反应还有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AHR)和神经机制。了解哮喘的病因病理,有利于合理的安排治疗,提高治疗效率。希望以上信息能给您带来帮助,也提醒广大患者朋友,积极面对哮喘病,不要因病情反复而灰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