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感染、精神因素、肥胖、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患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在过去,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是大家所熟悉的“三多一少”,即多食,患者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多饮、多尿,患者可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会明显增加,排尿也会越多,严重者可每个小时排尿1次,常常因夜尿影响睡眠,并且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和尿量就越多;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患者可出现体重减轻、疲乏无力等症。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不典型,有的甚至被低血糖的症状所掩盖。”窦安翔主任说,这部分糖尿病患者通常是身体超重、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是尚未确诊的2型糖尿病,他们以餐前出现低血糖症状为突出表现。这是因为,当发生糖尿病后,患者的胰岛细胞虽有损伤,但尚有一定的分泌能力,只是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导致餐前胰岛素水平相对较高,就会出现反应性低血糖。病人会出现饥饿感、出虚汗、头昏、心慌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此时病人会有意识地多吃、增强热量,殊不知,这样更加剧了糖尿病的发展。有些病人也会被医生当成是单纯的低血糖进行治疗,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