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为新“糖友”们破解隐藏在化验单里的那些秘密。
1.血糖(GLU):临床上所说的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空腹血糖(FPG)的正常值为3.9~6.1mmoI/L;空腹血糖≥7.0mm01/L或餐后2小时血糖(P2hPG)≥11.1mmoI/L时可诊断为糖尿病;6.1~7.0mmoI/L为空腹血糖异常(IFG),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I/L为糖耐量异常(1GT),IFG和IGT是界于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中间过渡阶段,这样的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早干预。
2.尿糖(U-GLU):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尿糖定性检查呈阴性。当血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8.9~10.0mmoI/L)时,肾小管将不能全部吸收回尿液中的葡萄糖,尿糖增高呈阳性,临床用“十”号表示。一般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但尿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时与血糖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当患者有肾小动脉硬化等肾脏疾病时,由于肾糖阈增高,患者尽管血糖很高,尿糖却往往阴性;再如,妊娠期妇女肾糖阈往往减低,尽管血糖不高,尿糖也可呈阳性。因此,尿糖结果仅供参考,而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