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糖尿病
快速搜索

走出糖尿病认识误区

2015年04月18日

  糖尿病不是“老年病”

  不少年轻人认为糖尿病是“老年病”,离自己很遥远。殊不知,糖尿病可能早已“潜伏”在身边,伺机而动。资料数据显示,10多年前,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在50岁左右,但近几年新诊断的患者年龄大多在30至35岁左右,糖尿病发病率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

  专家指出,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遗传因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有家族性患病背景。其次是饮食结构改变,例如从植物性膳食转变为动物性膳食,导致了总热量过剩。还有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例如多吃少动导致肥胖。此外,社会老龄化也导致了发病率的增高。

  “很多年轻人自恃年轻体壮,经常酗酒应酬、暴饮暴食,经常熬夜,再加上缺乏运动等诸多因素造成营养过剩,加重胰岛的负担,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专家特别强调,年轻患者更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治疗。

  糖尿病认识误区

  据广西总队医院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心专家覃宗升介绍,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的原因,很多都是饮食误区造成的。

  误区一:“我很瘦,不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常见的起因都是肥胖,但体重没有过重、饮食不均衡的人,也可能罹患糖尿病。例如,常吃高油脂食物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提高。

  误区二:“吃少了,就能控制血糖。” 常有糖尿病患者抱怨自己已经吃得很少了,血糖值还是居高不下。因为身体有自然保护作用,长时间摄取不到能提供足够糖分的食物,身体就会启动其他升糖荷尔蒙,促进肝醣(肝糖原)分解,因此血糖不会降低。

  误区三:“不吃淀粉、甜食,是控制血糖的好方法。”其实,没有必要刻意控制哪种食物,关键是要“适量”。如果刻意减省某一类食物,造成饮食不均衡,对身体也有害。如果只吃主食而没有其他食物,消化吸收快,血糖会快速飙升,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

  误区四:“总量控制,万事大吉。” 饮食时“定量”很重要,但注意食物“质量”,更能事半功倍。摄取主食时尽量避免精致加工的,改选全麦类等富含天然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对血糖稳定有帮助的食物。

  误区五:“睡眠习惯与血糖控制没关系。” 其实,作息不规律、日夜颠倒,会影响荷尔蒙调节,和血糖偏高、血脂偏高都有关系。

  胃转流技术治“糖”有什么特点

  在欧美部分国家,胃转流技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已有十几年,并已成功开展了上万例手术。在我国,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上也取得巨大的成就。

  胃转流手术的独特之处在于改变了食物的正常生理流向。不打针不吃药,手术后,上消化道的食物有了转流,不再经过胃的远端、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由此,上消化道不再接受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的K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抵抗因子就消失,身体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就会消除。

  同时,手术后,未经完全消化的食物,可以较早的进入中下消化道,这段消化道提前接纳这些食物,导致分泌激素增加,通过“肠道——胰岛轴”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细胞凋亡并使之增殖,从而胰岛功能得到恢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