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糖尿病的依据是血糖而不是尿糖,尿糖阳性并非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除了糖尿病之外,还有多种原因可引起尿糖阳性。
1.食后糖尿糖尿发生于摄食大量糖类食物后,或因吸收太快,导致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超过肾糖阈而发生一过性糖尿,但其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正常。
2.饥饿性糖尿长期饥饿的人突然饱餐一顿,尤其是进食大量甜食后,往往尿糖会呈阳性,这是因为在饥饿期内血糖偏低,胰岛β细胞基本处于半休息状态,当突然大量进食后,胰岛β细胞一时不能适应,引起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而导致血糖暂时性升高和糖尿。另外,饥饿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可使糖耐量减低,也会促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
3.应激性糖尿 常见于急性脑中风、脑外伤、颅骨骨折、脑肿瘤、麻醉等。在上述这些应激状态下,有时血糖会暂时性过高,伴有糖尿。随着应激状态结束或麻醉药失效,血糖会恢复正常,尿糖转为阴性。
4.肾性糖尿 由于肾小管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减低(肾糖阈下降),故血糖正常而尿糖阳性,常见于妊娠期妇女、家族性肾性糖尿慢性肾脏疾病、遗传或获得性肾小管疾病等。肾性糖尿往往与某些肾小管缺陷有关,其特点是,有糖尿而不伴有高血糖,患者无论空腹或餐后,任何一次尿液标本均含有糖,但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