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糖尿病
快速搜索

糖友血糖波动“助长”并发症

2015年04月18日

  糖尿病治疗应具备“全天候”的特点,牢牢控制血糖的波动。在近日举办的糖尿病治疗安全性专题研讨会上,两位专家特别强调在选择糖尿病治疗方案时要从多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尤其是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和分子安全性等。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

  空腹与餐后血糖须同时兼顾

  一顿额外增加的夜宵、一场通宵达旦的麻将、一次面红耳赤的争吵……也许你从没有想到,以上这些偶然事件都可能是影响血糖波动的导火索,让它如过山车般忽高忽低。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糖波动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会大大提高。饮食过量、情绪激动、通宵熬夜都会左右血糖水平。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指出,在糖尿病治疗和血糖监测方面不少人往往顾此失彼,重视餐后血糖却忽视空腹血糖。一吃完饭忙不迭地测血糖值,对其他时段的血糖水平不闻不问。殊不知也许起床的那一刻起自己的血糖已经超标。对此,纪立农教授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空腹血糖就如同河床基础线,如果其本身就已达到一定高度,水涨船高后河面往往就会更高。”可见,血糖的长效平稳需要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双达标。

  通常来说,对于那些通过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的患者,可以从外部补充胰岛素使血糖控制达标,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年会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地特胰岛素等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作用时间曲线相对较平缓,全天血糖波动很小,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24小时控制平稳。可见,选择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基础在于降糖治疗安全性的全面评估。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母义明教授:

  降糖治疗也要“斤斤计较”

  低血糖是笼罩在糖尿病患者心头的隐患。尤其是凌晨1点至3点,此时人的机体能力最薄弱,一旦夜间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后果将不堪设想,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能否最大程度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也成为患者在选择糖尿病治疗方案时的衡量标准。

  此外,由于总担心半夜低血糖,不少患者频频在睡前为自己加餐,哪怕只是一块巧克力。长此以往的加餐导致了另一个意外的结果——体重逐渐增长。一旦体重失控,血糖控制就会陷入困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