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卫生部及世界糖尿病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在行动——糖尿病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卫生部部长陈竺、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世界糖尿病基金会主席安尼卡布、国际糖尿病联盟主席让·克劳德等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他们从不同角度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说明糖尿病对国家、家庭及个人造成的严重影响,呼吁各方联合起来共同应对糖尿病流行带来的挑战。
陈竺报告时指出,2007年我国部分地区人群调查结果显示,大城市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接近10%,这是一个让人十分震惊的数字。现在引起肾功能衰竭的第1位原因就是糖尿病,全国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陈竺说:“我觉得现在我们讲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不能只看GDP,还要把民生,把人类发展指数这样的综合评价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未来的30年挑战其实更大。从疾病来看,我预计,如果我们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未来的30年将是中国慢性病‘井喷’的年代”。
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介绍,1993年,中国的疾病负担占到GDP构成的9.3%,1993至2005年期间,GDP增长418%,疾病负担增加了639%,2005年疾病负担占GDP构成攀升到了12.9%,其中有8.1%是由慢性病“贡献”的。2007年疾病负担已经占GDP构成的13%。
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提供的数据,2004年,我国用于糖尿病的直接医疗费用是574.69亿元人民币,占同年全国卫生经费的7.57%,我国用于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直接成本是非糖尿病者的2.47倍。
安南在报告中指出,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已经有2.45亿人患糖尿病,而这个数字还有可能是被低估的。去年,为治疗糖尿病美国已经花去了超过1%的GDP,在印度这个比例更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糖尿病和心脏病以及卒中在今后10年将会使中国损失5000多亿美元。
让·克劳德分析了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上提供的《2009年全球风险报告》。该报告显示,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性疾病,对经济造成的沉重影响要远远高于传染性疾病所带来的风险和经济负担。全球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比慢性疾病所造成的影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