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两个重要因素。2型糖尿病早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随病情进展,当胰岛β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时,便出现高血糖。持续的高糖毒性可刺激β细胞持续分泌胰岛素,进而致使β细胞数量减少,直至功能衰竭。如果此时通过某种治疗使β细胞得到暂时休息,将有可能部分或全部恢复β细胞的功能。
葡萄糖失敏性与葡萄糖毒性
葡萄糖失敏性是指胰岛组织与高糖环境短期接触后β细胞发生的可逆性改变。“失敏”是β细胞功能的暂时丧失,当糖浓度转为正常时敏感性即可恢复。
葡萄糖毒性是指β细胞与高糖环境长期接触后产生的不可逆改变。长期暴露在高糖环境下的胰岛细胞,可引起胰岛素基因转录水平的异常,凋亡基因(Fad、Bid、Bik)过度表达,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没有变化,从而造成β细胞凋亡。
可见,从葡萄糖敏感性下降到葡萄糖毒性作用,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在糖尿病早期就应尽可能保护β细胞功能,从糖耐量低减阶段开始干预,以阻止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
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是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障碍的最早期表现。当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受损时,其抑制肝糖原输出的作用减弱,可致餐后高血糖。餐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减弱β细胞的分泌功能:①减少胰岛β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体2(GLUT-2)的表达;②增强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在β细胞上的表达;③导致胰岛素基因转录表达及结合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