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糖尿病
快速搜索

黑色的1982年

2015年04月18日

  我患糖尿病已经24个年头了。在这二十多年里,我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我还认识了许多同病相怜、与我一样跟命运抗衡的人,这使我明白,原来自己并不是这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不再孤单和寂寞。

  最后一杯橘子汁

  1982年,对我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再过1年就初中毕业了。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是我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在暑假快要结束时,我的不幸从天而降。

  8月底,我因腹泻住进了医院,经过1周的治疗,腹泻治好了,顺利办理了出院手续。可是,出院没几天就出现了口渴、饥饿、多饮、多尿的症状,妈妈以为这是腹泻的恢复期,没有太在意。我去姑姑家住了1天,姑姑发现我的情况很不对劲,就问我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呀。当时的我,对“糖尿病”一点概念都没有,回家后也没和妈妈说。

  就这样,一直到开学半月后,我的情况一直没有缓解,这才引起妈妈的重视,带我去医院检查。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母亲拿到化验结果那一刻的表情,她完全惊呆了,怎么都不能相信。然而,擦干眼泪后必须接受现实。那天晚上,由于嘴馋我偷着冲了一杯橘子汁喝了,这也是我的最后一杯橘子汁。

  生活突然凝滞了

  第二天,妈妈带我去了医院,医生说要住院治疗。我们办好住院手续后,妈妈赶去学校找老师给我请病假。当时的班主任不相信我会得糖尿病,因为他的爱人是护士,他对糖尿病了解一些。也许班主任和妈妈说了些什么,加上医生严肃的叮嘱,从那以后,妈妈变得忧郁了,往日的笑容突然凝滞了。

  由于当时的医疗技术有限,没有血糖仪这样快速血糖检测仪器,每次化验血糖都是静脉抽血,化验尿糖也是用试管加检测剂和尿液用酒精灯烧,又受罪又麻烦。

  这边我的病情刚刚稳定些,家庭又受到打击——爷爷由于脑溢血和我住进了同一个科。看着家人紧张的情绪,忙前忙后地找医生,我预感到爷爷的病情一定很重。果不其然,爷爷在住院的第3天夜里去世了,全家一下子陷入了悲痛之中。而我由于病情还没有完全稳定,连爷爷的葬礼都没能参加。

  一晃住院快1个月了,每天3针胰岛素,扎得我胳膊上到处都是针眼,但是血糖稳定了,医生同意我出院。

  生活原来可以更美好

  出院后,问题来了。在医院是护士打针,出院后怎么办?妈妈说去厂医务室打。去了几天后,又有麻烦事,因为医务室离家远,打完针后赶着回家吃饭还行,可是下午医务室的人下班早,如果提前打针,吃饭又是问题。有一天,我狠狠心给自己打了一针,打完后心里很高兴,终于不用麻烦别人了。

  那时我打针用的是蓝色的玻璃针管,每天用1个针管、3个针头,然后洗干净用蒸笼消毒,非常麻烦。后来,妈妈又多买了些针头、针管,每个星期消毒1次。由于在家烧尿糖太麻烦,我也不经常化验,就这样糊里糊涂过了一年又一年。

  回想过去,我很羡慕现在的病友能有这么好的治疗手段、这么好的生活环境,可以在家里很简单地监测血糖,能用上一次性的胰岛素注射笔芯、针头。

  所以,广大病友都应该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相信会有更好、更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出现,方便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会真正“甜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