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是2型糖尿病患者,也许我在用药的认识上有”误区”,但我仍固执地认为如果治疗糖尿病有“灵丹妙药”的话,那就是胰岛素。
用药篇
我对胰岛素使用的“片面”理解
1.缺什么补什么:使用胰岛素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很多病友对使用胰岛素存有心理恐惧,甚至怕上瘾,怕依赖。其实,依赖是一个中性词,依赖毒品是坏事,而其他依赖并非如此,况且生命的延续要依赖食物,食物的能量转换要依赖胰岛素。你主动分泌胰岛素,我被动补充胰岛素,其目标是一致的。
2.口服药的价格并不便宜:例如文迪雅10多元/片/日,而胰岛素的价格是大部分糖尿病病友都能承受的。我2个月需用三瓶”诺和灵”人胰岛素,才180元人民币‘。平均90元/月左右。
我的胰岛素用量:中效>短效
说到胰岛素的使用,我观察了许多周围病友的用量,往往是短效大于中效。我以为这样不妥,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的饮食特点是主食的摄入量偏高,所以沿用这种饮食结构的糖尿病病友只好每餐用大量的短效胰岛素去;中击血糖的高峰,这样势必造成血糖的大幅波动。我的意见是少食多餐,每顿主食不要超过2两,应使全天的胰岛素用量中效>短效,使血糖和胰岛素都维持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
我使用胰岛素的经验之谈
1.胰岛素的混合不是“小事”:若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有可能造成整瓶药的失效。如将短效胰岛素和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混合使用,一定要先抽短效胰岛素,后抽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可能使中效或长效胰岛素进入短效胰岛素药瓶。因其Ph值不一样,导致整瓶短效胰岛素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继而失去药效。
2.胰岛素的用量应因人的体形而定:肥胖的人应固定胰岛素的用量而减少食物的摄入量以达到平衡。瘦弱的人应固定食物的量而加减胰岛素的用量。
3.磨刀不误砍柴工:对患者来说,注射胰岛素不仅要克服心理障碍,而且还要注意操作过程、品种选择、剂量加减、器具的选择、部位的对比等细节问题,所以病友在注射前应好好阅读一下有关的书籍或杂志。
4.胰岛素注射工具的选择:(1)注射器:A.国产的。缺点,需要单位换算,很麻烦,而且针头粗,含铅,注射一次一个黑点,不宜选用。B.进口的胰岛素用注射器(BD注射器)。一个格就是一个单位,不锈钢针头,个人使用,保管好,不用消毒可用8—10天,用到针头入皮有明显疼痛感换掉。(目前市场价1.2—1.8元/支)。(2)胰岛素注射笔:简化了注射过程,患者易掌握,尤其适用视力不佳的患者。这种装置可随身携带,旅行、出差时更方便。但笔芯的胰岛素量比单瓶胰岛素少100单位,价格一样。
5.胰岛素的种类:人胰岛素、猪胰岛素、牛胰岛素或猪牛混合胰岛素,国产胰岛素目前以徐州产猪胰岛素为最纯。人胰岛素实际是大肠杆菌人工合成的氨基酸排列与人胰岛素一样,所以无排斥,效果好。
6.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可以选择上臂,股部前面和两侧,臀部、腹部皮下组织注射,常规不主张肌肉注射(吸收太快),交换注射部位可防止脂肪萎缩。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有快有慢,快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