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糖尿病
快速搜索

我心湛蓝

2015年04月18日

  11:30,最后一迭门诊病历放到了我的桌面上。

  拿起一本病历,叫了一下名字,我习惯地先翻开浏览一遍,同时等待着病人开口。没有声音,我不由得抬头看看坐在对面的病人。有些病人就诊时总喜欢先一言不发,以此来对医生进行考验。

  我微微一笑,仔细打量着这位病人。他,三个多岁,工人打扮,浑身上下看不出有某一系统病变的迹象。病历,整个儿空白。惟一不正常的是他的眼神:充满迷茫与疲惫。

  注视着他的双眼,我温和地问道:“哪儿不舒服了?看样子你好像特别地疲倦?”他默默地点点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化验单,递到我眼前。上面写着:随机血糖9.3mml/L。”是体检时查出的吧?你最近的饭量和小便有没有什么改变?”他摇摇头,低声说:“没有。就是心里闷得慌,成天不想动弹。”我点点头,一边伸出左手触摸他的脉搏,一边继续和他交谈:“这种感觉,有多长时间了?”

  沉默。忽然,他一把抓住那张化验单:“医生,我是不是糖尿病?我怎么这么惨!要是生了这倒霉的病,我可咋?!”说着,他痛苦地双手抱着脑袋趴在桌上,双肩也在微微起伏震颤。

  实习医师小黄坐在我对面,伸手拿过化验单。“老师,9.3mml/L的血糖能不能下诊断?””你看呢?”小黄歪着脑袋想了想“目前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有‘三多一少症状’,空腹静脉血糖≥7.Ommot/L、餐后2小时血糖或随机血糖≥11.1mmol/L方可确立诊断。如果餐后血糖在7.8mmol八以上,又低于11.1mmol/L,要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助诊断。”

  “嗯。”我满意地点点头,平缓地接过话茬:“我们还要排除各种导致血糖升高的应激因素,这也是诊断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人体调节糖代谢的激素中,只有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而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以及雌激素,都有不同程度升高血糖的作用。这是人体维持代谢平衡的机能调控手段。当机体受到重大精神刺激或处于外伤、感染等应激状况时,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人们的血糖都会有不同程度升高。有些原来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糖耐量异常)的人,也可能进入临床糖尿病阶段。”

  “医生,我该怎么办?”一直抱着脑袋的他抬起头,急切地望着我的双眼。看着他那沮丧中带着焦虑的神情,职业的敏感性让我有种直觉:这病人最近一定受到了较深的精神刺激。不由地问道:“看你这样难受,是碰上揪心的事儿,还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又是一阵沉默。他拧紧的双眉中纠结着愁苦,眼神是那样地暗淡。好一会儿,才用低沉的声音说到:“我下岗了,现靠打零工、低保工资生活。老婆扔下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走了。要是我再得了糖尿病,我们该怎么活啊?”诊室顿时安静下来了。我默默地看着这个屡遭不幸的患者,想着该如何回答,才能有利他的病情控制。“给他做个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吗?”小黄递给我一张OGTT试验单。我接过单子放在旁边,转身面对病人:“我很理解和同情你目前所处的情况。可你不用这样紧张忧虑。糖尿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疾病,况且你现在还没有确立诊断。”

  “我现在要服药吗,还是就这样回去厂他忐忑不安地追问道。我拿起笔在他的化验单背面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你看,这‘人’字,笔划十分简单:一撇一捺.两条腿支撑起笔直的脊梁,就一定能给自己换一片湛蓝天空!调整好你的饮食和情绪,两周后再来检查,我才能给你作出诊断。”

  12:15,送走最后一名病人,我深深吸了口气,闭上双眼靠到椅背,让端坐一上午的身体放松一下,准备回家。刚才那病人的痛苦表情,又在我眼前浮起。睁开眼,看着即将踏上社会的实习医师小黄,忽然想起汪国真的一首诗,“小黄,读过《只比苦难多一点》这首诗吗厂我随口问道。“读过,我还会背诵呢》?”说着,小黄就轻轻朗诵起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