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自身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水平高低也至关重要,平时做好自我管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依赖于糖尿病的患者教育,由此就有了糖尿病同伴支持教育的出现。
所谓糖尿病同伴支持是指由一个拥有丰富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糖尿病患者,去教育和帮助身边的其他糖尿病患者。因为能够了解同类患者的心理问题,而且相互之间无等级,通过共享相似的人生经历,一起听取、讨论问题并给予支持。同伴支持联系着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分享的是许多医务人员没有的病患知识及经验。
那么,开展好糖尿病同伴教育的关键是什么?需要领导者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做好这个工作呢?
在2013年8月17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管理学组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联合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管理研讨会暨2013国际糖尿病教育管理论坛上,南京市玄武区廖家巷社区糖尿病同伴小组组长孙齐珍女士分享了她的工作经验。
简单的来说,同伴教育模式是一种持续性长,耗费小,效果却更好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孙女士说,同伴教育,为同伴支持所提供的主要帮助包括:帮助患者在个人日常生活中落实自我管理行为,如: 健康饮食,运动锻炼,压力管理,服用药物;提供社交和情感方面的支持,例如:鼓励使用自我管理的技巧,给与安慰,协助抒发压力。鼓励在适当的时候寻求专业医护人员和社区资源的协助,这也包括鼓励患者定期检查,或是回诊追踪,询问疾病相关知识。
很多患者不愿意与医生交流的东西可能会告诉这些“同伴”,从而得到帮助和支持,而且这种教育模式可以让受益人群无限扩展。在进行同伴教育工作中,孙女士说了自己的心得,她说:“虽然糖尿病同伴支持教育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但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已经下到基层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第一:他们把糖尿病患者集中起来一起做体操;第二:规范糖尿病人一天三餐的饮食等,大量的准备工作已经提前做了,所以他们的辛苦我们理解,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配合这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