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收缩压是更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导语:收缩压增高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血压异常升高的表现,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与舒张压增高相比,收缩压升高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与舒张压增高均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
导语:收缩压增高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血压异常升高的表现,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与舒张压增高相比,收缩压升高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与舒张压增高均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但是两者所带来的冠心病死亡率并不相同。单纯舒张压高,危险性相对较小;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增高,危险性增加;而单纯收缩压增高,带来的危险性最高,收缩压越高危害越大。血压的两个主要指标(收缩压和舒张压)随年龄增长发生不同的改变,舒张压平缓升高至约50岁或55岁后则开始降低,而收缩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收缩压是更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收缩压就是当人的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最高,此时内壁的压力称为收缩压,亦称高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人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时即可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120mmHg称为理想血压,收缩压≤130mmHg称为正常血压,介于130和140之间者,称为临界高血压。
日益增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收缩压增高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血压异常升高的表现,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与舒张压增高相比,收缩压升高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与舒张压增高均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但是两者所带来的冠心病死亡率并不相同。单纯舒张压高,危险性相对较小;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增高,危险性增加;而单纯收缩压增高,带来的危险性最高,收缩压越高危害越大。血压的两个主要指标(收缩压和舒张压)随年龄增长发生不同的改变,舒张压平缓升高至约50岁或55岁后则开始降低,而收缩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因此,50岁以前,高血压以舒张期高血压为主;而50岁以后,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升高,舒张期高血压患病率逐渐降低直至几乎消失。由于75%的高血压患者年龄大于50岁,因此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主要归因于收缩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高血压杂志早在2000年即建议临床关注收缩压,认为舒张压已意义不大。在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H)联袂举办的高血压2008年会上,更有权威专家提出:对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忽视舒张压,收缩压应作为衡量血压水平的唯一指标。众所周知,老年人高血压主要是收缩期高血压,其主要机制是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的僵硬度增高。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使这一类型的高血压日益增多.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严重威胁,收缩压也就成为高血压防治的重中之重。为什么收缩压升高的心血管风险更大?从病理生理改变来说,收缩压升高,亦增加脉压,两者即可增加左心室负荷:①导致左心室肥厚,增加心肌氧耗;②改变了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及血流分布;蠢日附泣激状态冠状动脉灌注储备;④收缩压及脉压增大加速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及动脉壁损害奋易发生脑卒中。
收缩压在临床上意义很大,有一种高血压称为收缩压偏高症,就是指舒张压正常,而收缩压增高,在高血压各种类型中,收缩压增高最常见,而且更难控制。临床观察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而表现的单纯收缩压增高,更易发生中风和冠脉急性事件。因此在临床上医生会更关注病人的收缩压。即使舒张压不高,若收缩压为160—179毫米汞柱,就可视为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80毫米汞柱就是重度高血压,并应按此分级结合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治疗。随年龄增加,收缩压变得更为重要。在50岁以上的成人,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是比舒张压升高更为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