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高血压
快速搜索

监测收缩压降低猝死风险

2015年04月22日

核心提示:监测收缩压降低猝死风险 导语:据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和病死率的非常重要的预测因素,监测病人的收缩压(即高压),应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导语:据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和病死率的非常重要的预测因素,监测病人的收缩压(即高压),应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结果表明,收缩压水平高可能提示疾病较严重,病人预后较差,也与更高的病死率有关。更为可怕的是,舒张压(即低压)正常,收缩压偏高在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甚至在超过一半的病例中都存在。

监测收缩压降低猝死风险

收缩压是指当心脏收缩时,从心室摄入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这时血压最大;此时内壁的压力称为收缩压,亦称高压。收缩压在临床上意义很大,有一种高血压称为收缩压偏高症,就是指舒张压正常,而收缩压增高,在高血压各种类型中,收缩压增高最常见,而且更难控制。临床观察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而表现的单纯收缩压增高,更易发生中风和冠脉急性事件。因此在临床上医生会更关注病人的收缩压。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临床研究证实,收缩期高血压所带来的危害性可能比舒张压升高更大。

据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和病死率的非常重要的预测因素,监测病人的收缩压(即高压),应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结果表明,收缩压水平高可能提示疾病较严重,病人预后较差,也与更高的病死率有关。更为可怕的是,舒张压(即低压)正常,收缩压偏高在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甚至在超过一半的病例中都存在。

研究者们对48612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低于160毫米汞柱时,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患者院内病死率提高21%;收缩压介于140毫米汞柱和160毫米汞柱之间时,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患者60天—90天病死率提高18%;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时,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患者病死率提高8%。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脏病学专家格雷格·福纳什认为,入院时的收缩压有助于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分层的结果,给病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人收缩压≥160mmHg(21.3kPa)时即可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18.6kPa)称为正常血压,介于二者之间者,称为临界高血压;所谓低血压,是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低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有不同差异。即使舒张压不高,若收缩压为160—179毫米汞柱,就可视为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80毫米汞柱就是重度高血压,并应按此分级结合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无危险因素者,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合并有糖尿病或肾病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