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高血压
快速搜索

治疗冠心病的终极方法

2015年04月22日

核心提示:治疗冠心病的终极方法 寻访“第一例”冠脉搭桥,从最初16年总手术量不到300例,到技术与世界同步开展,水平世界一流,走过了34年历程。冠状动脉搭桥术简称冠脉搭……

寻访“第一例”

冠脉搭桥,从最初16年总手术量不到300例,到技术与世界同步开展,水平世界一流,走过了34年历程。

冠状动脉搭桥术简称冠脉搭桥术,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金标准。

它通过移植患者其他部位的血管在冠状动脉上搭一个桥梁,让血液通过这个桥梁输送到心肌组织,从而绕开冠状动脉堵塞的部分。

1974年11月8日,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郭加强教授为一位50多岁的冠心病患者成功施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开创了我国冠脉搭桥术的先河。34年来,在两代外科专家的努力下,我国的冠脉搭桥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如今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今天,我们找到了郭加强教授的学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长、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请他带我们回忆那段艰辛而又辉煌的历史,展望冠脉搭桥术的未来。

■起步:艰难开始

回想起当年的情景,胡盛寿院长感慨万分。当时的冠脉搭桥术,在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郭加强教授只能从零开始,用动物做实验。经过一年多时间,冠脉搭桥终于在动物身上获得了成功,应该上临床了。但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要是这个“第一例”失败了,那么政治后果将会非常严重。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郭加强教授毅然拿起了手术刀,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圆满完成了这台由“军管会”亲自督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我国第一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就此翻开了我国冠心病外科史上崭新的一页。

世界上第一例冠脉搭桥术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我国比世界晚了六七年,应该说起步不算晚,但是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展缓慢。我国第一例冠状动脉搭桥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当时,不仅政治气氛不利于外科学的发展,很多手术配套的硬件条件也非常差。没有很好的体外循环系统,心肌保护技术不完善,人工心肺、手术器械等质量较差,甚至根本找不到专用的器械,只能用其他科室里的器械作替代品。

政治上的压力和硬件条件的限制又制约了人才的培养。当时,全国只有几家医院可以开展冠脉搭桥手术,但由于条件不够成熟,死亡率一直在10%左右,患者对这种新兴的技术信不过,因此每年手术例数少得可怜。胡盛寿教授说,我国从1974年到1990年,16年中冠脉搭桥手术总数不到300例。而在同期的美国,该手术量是每年35~40万例。

首页12尾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