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症状类型及疗法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为阴阳失调所致,病位在肝肾,还可产生肝风、瘀血、痰浊,临床以虚实夹杂较为多见。若病人主要表现为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咽干口苦,属肝火上……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为阴阳失调所致,病位在肝肾,还可产生肝风、瘀血、痰浊,临床以虚实夹杂较为多见。
若病人主要表现为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咽干口苦,属肝火上扰型,治以泻热平肝法,可选用龙胆泻肝丸等药。
若病人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属阴虚阳亢型,治以育阴潜阳法,可选用知柏地黄丸等药。
若病人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舌红少苔,属肝肾阴虚型,治以滋养肝肾法,可选用杞菊地黄丸等药。
若病人主要表现为眩晕头重,目糊耳鸣,肢冷畏寒,夜间尿频,心悸失眠,属阴阳俱虚型,治以滋阴助阳法,可选用金匮肾气丸等药。
若病人主要表现为头重,胸闷,体胖,倦怠,时吐痰涎,属痰浊内蕴型,治以祛痰化浊法,可选用半夏天麻丸等药,若病人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精神不振,面或唇色青紫,属瘀血阻络型,治以祛瘀通脉法,可选用复方丹参片等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