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白血病
快速搜索

白血病产生的病因及其临床表现。

2015年04月23日

核心提示:白血病产生的病因及其临床表现。 白血病病因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病毒因素RNA肿瘤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近年从……

白血病病因

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病毒因素RNA肿瘤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近年从成人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分离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它是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在日本人T细胞白血病病人的血清中也发现抗HTLV结构蛋白的抗体。但目前尚未发现此类病毒与小儿白血病的明确关系。
2.化学因素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如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亚硝胺类物质,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诱发白血病的报告也可见到,但还缺乏统计资料。某些抗肿瘤的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都公认有致白血病的作用。
3.放射因素有确实证据可以肯定各种电离辐射条件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然而,小剂量的辐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确定。放射线工作者,放射线物质经常接触者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接受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可导致白血病发生率增加。
4.遗传因素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如21-三体综合征的患儿在10岁以内白血病的发病率为1/74,Bloom综合征在26岁以内发病率为1/3,Fanconi综合征21岁以内发病率为1/12。当家庭中有一个成员发生白血病时,其近亲发生白血病的机率比一般人高4倍。单卵双生中如一个患急性白血病,另一个发生率为20%~25%。以上事实均提示白血病的病因可能与遗传有关。近年研究证实,染色体数量的增加或减少等数目异常,以及易位、倒置、缺失等结构异常,使基因的结构、表达异常。基因表达和/或基因的失活是细胞恶变的基础之一。
白血病临床表现

白血病人往往以感染发热为主要症状,绝大多数患者血中的白细胞数是很高的,虽然白细胞数量很多,但它们都是些不成熟的幼稚的细胞,犹如一些"娃娃兵"根本没有抵抗敌人的能力,故白血病人很容易被感染,如口腔、咽喉、耳鼻、肛门,皮肤等处受到侵犯可出现一些炎症变化,细菌毒力强的,进入血液还可成为"败血症"危及生命。由于白血病人骨髓中制造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而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就明显减少了,故白血病人可出现皮肤粘膜,多个组织器官的出血,严重的可发生颅内出血。白血病细胞侵犯到其他组织可表现为骨痛、骨膜上长瘤(绦色瘤)、皮肤结节、齿龈肿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还可表现为脑膜白血病,睾丸白血病等,白血病人多伴有贫血、又因出血而导致贫血加重。

白血病化验检查

(1)急性白血病:①贫血程度轻重不一,但进展迅速,多数为白细胞增多型,常大于10×109/L。亦可正常或减低,周围血白细胞分类可见幼稚型白细胞,血红蛋白常小于70g/L;②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大于30%,有核细胞显著增生,可见白血病“裂孔出象”,红系、巨核系统显著减少;③通过化学染色、溶菌酶测定,染色体及免疫学检查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类都有一定意义。
(2)慢性白血病:①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达几万,数十万以上,以中、晚幼稚细胞为主,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随病情进展逐渐减少,血小板早期增多,晚期减少;②骨髓呈极度增生,分类与血象大致相同,原始细胞(Ⅰ型+Ⅱ型)小于10%,红系减少,巨核细胞系早期增多,可伴有程度不同的骨髓纤维化;③90%以上具有特异性的ph标记染色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