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胆囊息肉之真性肿瘤 胆囊息肉之假性肿瘤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发现过程 一般为体检发现 体检发现或不舒服时检查发现
肿瘤分类法
胆囊息肉又称
并发症 一般无并发症 有时出现脂肪肝、胰腺炎等并发症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近几年,非手术和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病已引起医疗界的广泛重视,各种偏方、配方、验方等在消炎、利胆,控制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胆囊息肉的专科用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
活跃增长期 相对稳定期 吸收消散期
病史 一般无慢性胆囊炎病史 多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症状 一般无症状 部分有右肩后背痛、右上腹胀痛等胆囊炎症状
癌变系数 较高 较低
家族史、遗传史 无 无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在我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最好先行手术治疗,以杜绝癌症的发生。
【治疗措施】
胆囊息肉数量 不断增多 不变化 逐渐减少
延伸阅读:
胆囊动脉
结果:245个患者中234个患者的胆囊动脉可以被观察到,223个患者的Calot三角和胆囊动脉都可以被观察到。173个患者在Calot三角内可以观察到一支胆囊动脉,12个患者在Calot三角内看到了二支胆囊动脉。18个患者的有分支动脉的胆囊动脉是发自Calot三角外的其他动脉,20个患者没有观察到胆囊动脉。后来接受手术的48个患者中有42个患者(92%; 9……更多>>
胆囊长息肉
胆囊长息肉具体的饮食注意事项::1),术后一般24小时排气,三天后应该半流饮食,总的原则时要清淡低脂,主食以挂面、稀饭为好,南瓜粥就不错,蔬菜可以多吃点,要煮烂,水果(含糖少的)可以榨汁饮用。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且饭后宜休息30分钟。肉类的添加应该适量,三天到一周期间应该保持在50克就可以了,一星期后可逐渐恢复到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