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院网2011-12-02我要评论
导读:家住银川市西夏区的李姓阿姨就掉进消费陷阱,保健不成反伤身。前不久,她在公园晨练时收到一份宣传保健食品———“太岁口服液”的传单,声称对老年病有很好的疗效,她没禁得住忽悠,购买了2万多元的“太岁口服液”开始服用。一个月后,李姓阿姨出现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
老年人买保健品 不养生反伤身
冬季很多老年由于体质下降,患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等疾病,很多人都会去买保健品,子女也会在这个季节给加中的长辈多买些保健食品。但是专家表示,现在大街上很多保健品都是骗人的人,要注意辨别,买山寨保健品,不养生反伤身。
老年人为何容易上当
很多老年人身患慢性疾病,患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等疾病,难以根治,容易病急乱投医。骗子们正是利用他们关注健康、疏于防范的心理,将一些山寨货宣传成“神丹妙药”。加之很多老年人独居家中,内心孤独。
推销人员采用“喊爸妈”、参加免费讲座等形式,获取老年人的好感,再以所谓“专家”“名医”为幌子,故意夸大或捏造病情吓唬老年消费者,忽悠他们购买假劣保健食品。
据了解,我国新的《食品安全法》中有关保健食品的配套管理办法尚未出台,目前由工商、药监和卫生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保健食品的相关监管工作,而监管链条未能形成有效的安全网,就让那些“披着羊皮的狼”窥见了可乘之“机”。
专家表示,应增加老年人获取健康信息的有效渠道,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消费保健食品。预防假冒保健品带来的伤害。(责任编辑:col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