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甲亢
快速搜索

甲亢中医治疗

2015年04月29日

全球医院网2012-06-09我要评论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简称。近年来甲亢的患病率也在提高,故其也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药物治疗、碘131治疗和手术治疗是甲亢治疗的常用方法,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甲亢的呢?可以治愈吗?请听专家的解答。

中医学中并没有甲亢这个病名,主要是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中医学“瘿病”的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以情志变化为主,病机在于七情郁结, 神明受扰, 五志过极, 郁而化火,消烁脏腑阴精。

心志不遂, 神明受扰, 郁而化火,损耗心阴而致心悸胸闷, 甚则妄呓; 肝志不遂, 失其条达, 郁而化火, 肝阴受耗, 则性情急躁失眠多梦;脾志不遂, 郁而化火, 而致胃热偏盛, 五脏皆开窍于眼, 五脏阴亏, 阴火上迫目系, 而见眼球突出, 脾失运化, 不能化生精微, 加之阴火消灼体内阴液, 以致肌肉失其所养而消瘦。因此, 心肝肾受损, 夹以痰浊凝滞, 乃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故治疗采用解郁, 养心安神、滋水柔肝, 养脏阴, 佐以化痰散结软坚, 由于病情轻重, 或初、中、末期病程的变化, 可出现不同症候,常分为如下几种类型治疗。

1、气郁, 心、肝、肾阴亏, 或夹痰浊凝滞 症见心情焦虑不安, 心悸, 失眠, 易出汗, 多食善饥而消瘦, 口干, 妇女月经不调, 结喉两旁腺体或肿大, 舌红、少苔, 脉弦数或细数。本证多见于早期甲亢病人。治以解郁柔肝, 养心肾之阴, 佐以化痰散结。

2、阴虚火旺, 心肝肾阴亏, 痰浊凝滞  症见性情暴躁, 手颤动, 失眠多梦, 胸闷心悸, 汗出如流, 消谷善饥, 消瘦甚, 面色潮红, 五心烦热, 口干少津,多痰, 结喉两旁腺体或明显肿大, 或眼球突出, 脉多弦数或滑数。治以壮水之主, 养心、肝、肾, 佐以化痰散结。

3、气阴两虚, 心肝肾亏损  本病多因病程迁延日久, 气阴两耗, 症见: 心悸、神疲、口干少津, 易出汗, 胃纳差, 面色淡黄, 脉浮大而虚或细稍数。治以养心肾, 益气阴。方用生脉散合甘麦大枣汤化裁。

此外,本病多认为亦可由气滞肝郁,痰浊凝滞,波及脾肾, 耗损心阴所致。故可取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等化裁, 既解郁结,又养脏阴,颇适宜治疗本病。本病虽始于心, 但涉及五脏病变,终于肾, 故在辨证过程中, 若症状好转或消除, 宜加滋阴补肾, 以巩固疗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