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高血压
快速搜索

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及其防治

2015年05月08日

  约40%心肌梗死和29%心脏性猝死发生清晨和上午,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

  加强降压治疗是具有治本意义的预防措施。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在一天24小时内,并不是像一条平稳的直线,而是波动着的。虽然不会像这两年股市波动那般惊心动魄,但也有着“两峰一谷”现象。

  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清晨 6:00~10:00和下午 4:00~6:00,而且前者高于后者。而“山谷”则在凌晨 2:00~4:00出现,总体来说是呈白昼升高、夜间降低的趋势(夜间血压比白天高峰时期低10%至20%),我们称此变化趋势形成的曲线为“勺型曲线”。

  清晨,死神光临的时间 这种夜间熟睡过程中血压较低,而在清晨的几个小时中血压会明显升高,被称为“晨峰现象”,这可能与人体的生物节律有关。

  长期以来,人类为适应昼夜自然交替,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因此,人体各系统的功能调节也顺应了这种周期性规律改变。所以,黎明之时,主宰心血管系统的自主神经与相关的体液因素(如肾上腺素等),迅即进入兴奋和应激状态,促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脏排血量增加,血液黏度和凝固性增强,以满足日常劳作与脑力活动的需要。

  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种波动性会更大,清晨醒来之时血压可能就超出了正常范围了。据调查,约40%心肌梗死和29%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此时段,此时段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真可谓是死神喜欢光临的时间。血压的“晨峰现象”与主要心血管病事件高发时间段“不谋而合”,提示两者之间有密切相关性。因此,专家特别告诫,控制“晨峰现象”对于预防心血管病事件至关重要,谨防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在黎明逞凶。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