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都证实,对高血压病有效的降压治疗,能减少和降低病死率,防止和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然而,虽然将血压控制在满意水平并不困难,但目前高血压尚不能完全治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高血压的病因未明,虽然有许多学说从不同角度来说明高血压的产生机制,但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即基本上都是从调节血压的某些重要环节去进行论证的,因此只能从各自的学说来反映高血压病发生机制的某些方面,尚不能全面阐述。
其次,目前对高血压病只能确定一些诱发因素,如男性、脑力劳动、精神紧张、高钠和高脂饮食、酗酒、肥胖、有遗传家族史等。我们当前治疗高血压病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非药物治疗措施多只是针对产生高血压的诱因,力图使其消除或降低到最低点。临床研究也证实,这对各型高血压都有益处,但除临界性和轻型高血压可降至正常外,其余大多需用药物维持剂量。降压药物多为针对某些生理特点进行用药,所以上述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都不是病因治疗,只能控制高血压但不能治愈, 还需长期治疗。
另外,高血压病是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弹性减弱,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又反过来加重高血压,二者形成恶性循环。药物治疗只能控制血压,尽可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一旦停药,血压又会回升。有些病人可能在出现高血压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后,血压降至正常,但此并非高血压已“治愈”,而是已到了高血压的失代偿期。极少数病人在用药使血压得到控制后,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血压未升高,但体内与高血压有关的并发症仍在进展,犹如一个“无声的杀手”。最近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血压在正常范围的高限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比正常人上升得更快,这种与年龄有关的“轨迹现象”不 是药物所能治愈的,它只能通过药物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总之,高血压还不能被治愈,必须坚持长期或终生治疗。
事实证明,长期有规律的治疗(不无故停药、换药、减量)是防止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当然,在治疗上也应个体化,不是所有病人都要终生不断服药。严重高血压或有并发症者应长期治疗,连续服药,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后予以维持量巩固疗效;高血压早期病人可间歇服药,如逢精神紧张、经前期、月经期、绝经期、气候变化、失眠等原因使血压波动时,可用一个阶段药物使血压维持正常,在连续服药的基础上根据血压的水平和症状增减药量。长期有效的治疗可大大减少高血压心脏损害、心力衰竭、脑卒中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提高存活率。对脑血管病,降压治疗有益,它可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不仅减低脑出血的发病率,同样也降低卒中后存活病人的复发率和病死率。另外,只要持续地坚持治疗,可防止小动脉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此外,药物治疗的同时决不能放松生活方式的改善,从而预防或延缓高血压的进展,减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总之,高血压可增加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的危险性,发现高血压并以药物干预降低血压,可把这些危险性降低到最低程度。千万不能血压一降下来就放松了预防措施或药物治疗。只要医生和病人有良好的配合,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病人可与正常人享有基本接近的健康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