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huckabee首先报道了乳酸性酸中毒,并作了初步分类。由于对本病发病机制等认识的深入, 1976年由cohen和woods进一步分成两大类型和一些亚型。两大类型中a型dla是指组织灌注太差或低氧状态(动脉低氧和/或低血压)所致。b型dla是指乳酸产生过多和(或)乳酸清除减慢所致,根据病因又可分为以下三种亚型,b1亚型dla与一些常见的全身性疾病有关;b2亚型dla与某些药物或毒物有关;而b3型dla者与某些先天性酶代谢异常有关。
目前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将dla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比较妥当。先天型dla是由遗传缺陷导致的乳酸或丙酮酸代谢异常而引起,即原来的b3 亚型dla。而临床上dla绝大多数是获得性的。获得性dla包括上述的a型及b1、 b2亚型dla。a型dla病因多见于各种严重缺氧,如窒息、一氧化碳中毒、癫痛大发作及中毒、贫血等。b1亚型dla常见病因为糖尿病,肝、肾功能衰竭,症疾,伤寒,严重感染,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等。b2型dla常继发于某些药品或毒物如双胍类降糖药(苯乙双胍、二甲双胍)、异烟阱、对乙酰氨基酚、山梨醇、木糖醇 (扬酸类、链腮霉素、硝普纳、儿茶酚胺、乙醇、甲醇、罂粟、可卡因、氰化物等。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当多数患者dla得到确诊时,常发现存在多种致病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常密切相关。所以大多数dla患者为a、b混合型,充分提示乳酸的生成和清除均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