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肾炎
快速搜索

儿童肾炎的检查要全面

2015年05月11日

  很多人都太过于的相信化验单了,以为尿常规发现有蛋白尿自己就一定患有肾炎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你记住,只有真的去进行肾炎的检查结果后你才真的可以确定你收否真的患有肾炎。

  解析:一检查有蛋白尿就是得了肾炎?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如果做尿常规时检查发现自己有蛋白尿,就以为自己得了肾炎,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那么,肾炎有哪些支招呢?应该如何检查肾炎呢?

  肾病专家指出,事实上,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引发人体出现蛋白尿,甚至有些时候正常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蛋白尿的症状。所以,一检查有蛋白尿就是得了肾炎,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除了肾炎之外,哪些情况下人体可以出现蛋白尿呢?

  (1)肾血管一时性性痉挛:由于寒冷、疼痛等因素皆可引起血管一时性性痉挛。由于肾血管痉挛,至使微血管壁渗透性性增加,而引起蛋白尿。

  (2)姿位因素:肾静脉受压如先天肾异位,妊娠等情况有时可见蛋白尿。

  (3)缺氧因素:当剧烈运动致使酸性性物质增加,因缺氧使酸性性代谢产物不能充分氧化,而刺激肾组织,使尿蛋白排出增多。

  (4)血液中蛋白有质与量的异常时:如静脉输蛋白质、进食过多的蛋白质,也常有暂时性的蛋白尿出现,但24小时尿蛋白应小于0.2克。

  肾炎治疗,不要轻信化验单

  肾炎是常见的肾病之一,对于肾炎的治愈标准不能单单靠化验单,否则可能会延误病情,详情请看下文介绍。

  科学的治疗理论证实:小便中出现蛋白和潜血是因肾脏内肾小球基底膜受到了严重损伤才从尿中渗漏出来的,只是认为尿蛋白、潜血消失了就是病好了的治疗方法是不科学的。

  很多病人都有这种感觉,得肾病以前,工作并不忙,但总感到累,有一种莫名的疲惫,双腿沉重,细心的还会发现,早上起来后,脸部浮肿,象“胖了”一样,到医院检查,发现小便中有蛋白或潜血,才知是得了肾病。

  初时可能不重视肾病的严重性,往往采用口服激素、雷公藤、环磷酰胺等药物来控制尿蛋白、潜血。刚开始治疗效果还明显,化验指标很快好转,有的甚至全都消失,就认为自己病好了,非常高兴。但过了不长时间,遇到感冒、劳累等不良刺激,病又犯了,而且,比上次严重。于是,又开始使用激素、雷公藤等,如此反复,中药也吃了不少,不但尿蛋白、潜血没有彻底消失,反而出现了严重的肥胖、痤疮、胸腹水,甚至是肝功能受损、股骨头坏死等严重药物副作用,旧病未愈又添新疾,严重的,渐渐出现恶心、呕吐等肾功能不全症状,钱花了成千上万,病情却日渐加重。

  其实,破坏性物质的排出,对肾脏是自救能力的体现,而尿蛋白、潜血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一过程的表面现象,因此,如果此时采用了控制尿蛋白、潜血的药物,把破坏的基底膜漏洞堵塞起来,尿蛋白、潜血被控制了,但同时也把破坏性物质和免疫复合物堵塞在肾小球内部,从表面上看尿检好转,似乎病情好转,其实肾脏内部由于这些物质不能被排出,不断堆积,更加速了以上肾实质的破坏,使病情加重而不是好转,此时如果由于尿蛋白、潜血减少而误认为病情好转,那么这种思想如同掩耳盗铃,害人颇深。

  临床上有数不尽的这类患者就是妄用控制尿蛋白、潜血的中药和西药,使尿检暂时好转,结果几年或几十年后,发展为肾功不全尿毒症,延误了宝贵时机,他(她)们只知道用药后查尿,只要加号减少或消失,就认为得到了控制或康复,但当减药、停药或遇感冒、劳累后又出现加号时,就错误地认为是复发,再重蹈覆辙。一次次控制,一次次复发,一次次失败,一错再错,待到肾实质按以上病理破坏到极限发展为晚期,有了自我感觉,生命已走到尽头,才知道上了当。

  科学的治疗理论证实:小便中出现蛋白和潜血是因肾脏内肾小球基底膜受到了严重损伤才从尿中渗漏出来的,只是认为尿蛋白、潜血消失了就是病好了的治疗方法是不科学的。单纯使用一些控制性药物所达到的效果仅仅是暂时的,并且这些药物往往有着明显的副作用,治标未治本。

  肾炎的一定要正规,并且得非常的全面,不能只凭借着一方面的指标就下定论,这样的定论不准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