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高血压
快速搜索

高血压病分型分期分类及治疗

2015年05月22日

??????? 高血压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据1979年我国普查资料高血压发病率为3-9%,与欧美多数国家发病率10-20%相比,发病率相对较低。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有高血压患者约5000万人,有明显的北高南低的地区差别。病因不明的高血压者称原发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1979年我国采用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①正常血压,收缩压≤18.64Kpa(140mmHg),舒张压≤12.1Kpa(90mmHg)。②成年人高血压,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65Kpa(95mmHg)。③临界高血压,指血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收缩压18.8-21.2Kpa(141-159mmHg)。舒张压12.12-12.52Kpa(91-94mmHg)之间者。 ??????? 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与高血压发病之间关系的研究,极受重视。高血压患者血浆儿茶酚胺显著高于正常人,去甲肾上腺素的升高较肾上腺素更明显。临界高血压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增强,而稳定性高血压可能由于维持机制和各种反馈机制参与,将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掩盖,故交感神经活性对高血压始动机制作用大于维持机制,并发现在血压未明显升高前,心肌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较易肥大、增生和有关酶学变化,提示并非完全是血压升高的结果,可能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所致。长期过度紧张或精神创伤,致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亢进,血管痉挛收缩,血压升高。 ??????? 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肾素可将血管紧张素原分解为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肺循环中转化酶的作用,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于中枢,增加交感神经冲动发放或直接收缩血管。也刺激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引起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调节细胞外液及血管阻力,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是决定血压的重要因素。肾缺血时肾小球旁细胞血流灌注压低,肾素分泌增多,使血压升高。 ??????? 实验发现心房、肾脏和血管均含有心钠素,其主要生理效应是利尿,排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并增加营养心肌血流量。可抑制血管紧张素促醛固酮的作用,并对抗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心钠素明显降低,高血压越重,心钠素越低,提示高血压的发生和维持,可能与心钠素不足有关。 ??????? 细胞膜离子转运与高血压的关系,已成为80年代高血压研究最新进展之一,它标志着高血压发病机理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高血压病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内的钠高于正常。实验高血压大鼠心血管组织的钠含量也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细胞钠改变不仅见于血细胞,也见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细胞钠的变化与血压呈正相关。高血压病早期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正常血压者,细胞内钠也增多,提示细胞钠变化不是血压升高的后果,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某些遗传因素有关,Dewardener提出高血压发病的钠泵抑制学说,高血压病有遗传性肾排钠障碍,当摄钠量增多时,排钠障碍加重,为了排泄潴留的钠,机体释放钠转运抑制因子,它抑制肾小管细胞膜钠泵,促进排钠。同时也抑制了小动脉平滑肌细胞钠泵,导致血压升高。钠泵抑制导致血压升高的可能机制有   ??????? ①血管平滑肌细胞膜部分去极化???对加压物质的敏感性提高。   ??????? ②细胞钠增高,通过Na1+-Ca2+交换,使细胞内游离钙增多。   ??????? ③交感神经末稍去甲肾上腺素摄取减少,释放增加。高血压病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离子转运缺陷,部分表现为钠泵抑制,与血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增加有关。钠泵转运障碍。使细胞内Na1+浓度升高。部分患者为钙代谢异常,质膜对钙通透性增高,或Ca2+转运能力降低,细胞内钙浓度升高,血管平滑肌张力增高,导致血压升高。 ??????? 急进型高血压,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恶性型,其病理特征是全身细小动脉,尤其是肾脏的细小动脉的变化,以纤维素性坏死为主并有显著内膜增厚,导致增殖性内膜炎。这种改变的病理基础是血压升高。恶性高血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为最多见。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状。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病程进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症。恶性高血压的诊断,可分为两组:A组应具备四个条件,①舒张压持续在17.3Kpa(130mmHg)以上。②眼底改变四级。③急剧进展的肾功能障碍(在六个月发展到肾功衰竭)。④血压及肾功恶化的同时,大多有脑部症状及心力衰竭。B组①舒张压16Kpa(120-130mmHg)。②眼底三级。③肾功能障碍。其余条件同A组。 ??????? 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   ??????? ②眼底检查,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   ??????? ③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增高。   ??????? 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   ??????? ②心力衰竭。   ??????? ③肾功能衰竭。   ??????? ④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 ⑤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 ??????? 测量血压应在安静情况下进行,一般取坐位,测右上肢血压,必要时应同时测量左上?肢及下肢血压。应反复测量数次,直至血压测值相对稳定为准。舒张压应声音消失为准。若声音持续不消,可采用音值,并加以注明。有时检查者由于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可能出现暂时性加压反应,血压升高应连续数日多次测血压,有两次以上血压升高,方可谓高血压。   ??????? 凡遇到高血压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系统检查,以排除症状性高血压。 ??????? 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肾性高血压。是症状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中包括肾实质病变及肾动脉狭窄。   ??????? ①急性肾炎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前有链球菌感染史、有水肿、血尿、蛋白尿。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痉挛。   ??????? ②慢性肾炎与晚期高血压病合并肾功能损害者,有时不易鉴别,年龄较轻,有急性肾炎史或反复浮肿史,?蛋白尿出现在高血压之前,明显贫血,血浆蛋白降低,氮质血症,血压增高相对较轻等,多系慢性肾炎。   ??????? ③慢性肾盂肾炎,女性多见,有尿路感染史。尿中有蛋白、红细胞、脓细胞、尿细菌培养阳性,支持慢性肾盂肾炎。   ??????? ④多囊肾常有家族史,肾区扪及肿大肾脏,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单侧或双侧,年轻人多由于大动脉炎引起的,50岁以上年长者,多系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有如下临床表现:   ??????? ①病史较短,   ??????? ②突然发生明显的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突然加重,   ??????? ③无高血压家族史,   ??????? ④降压药物疗效不佳,   ??????? ⑤上腹部或腰部脊肋区可闻及血管杂音,   ??????? ⑥腰部外伤史,进一步检查可做静脉肾盂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肾静脉肾素活性测定,确诊依靠肾动脉造影。   ????????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