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7 认识类风关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正遭受着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带来的痛苦。为了使患者在治疗中少走一些弯路,本刊特约国内知名专家,从疾病的认识、治疗、康复等方面,全面介绍相关知识,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类风关是一种慢性炎性关节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发病的多关节炎,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7个主要受累关节 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等7种关节最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有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往往伴有晨僵(即早上起来时觉得关节僵硬)。 最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等。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而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 7种关节外表现 类风关除了关节的表现外,还有以下7种表现。 1. 类风湿结节:结节多发生于关节隆突部位及经常受压处,直径为数毫米至3、4厘米不等。 2. 类风湿性血管炎:血管炎的皮肤损害可见慢性溃疡和紫癜,小腿部和踝部最多。也可影响到内脏血管系统,造成肺动脉高压、肠穿孔、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 3. 肺部病变:多发生胸膜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节、类风湿尘肺。肺中大小不一的结节,可融合形成空洞或钙化。 4. 心脏病变:常见急性心包炎,也可有局灶性间质性心肌炎及冠状动脉炎。 5. 神经病变:可表现为末梢神经损害,如指(趾)麻木感,感觉减退。 6. 眼部病变:可引起巩膜外层炎、巩膜炎、穿透性巩膜软化或干燥综合征。 7. 肾脏损害:有严重血管炎者或淀粉样变者,可导致肾脏损害。 确诊类风关的7项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痛(≥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痛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痛(≥6周); 5.类风湿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7.关节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以上7项具备4项或4项以上即可诊断为类风关。 大多数类风关患者病程迁延,头2~3年的致残率较高,如不及早合理治疗,3年内关节破坏达70%,积极正确的治疗可使80%以上的类风关患者病情缓解,只有少数最终致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