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白血病
快速搜索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2015年05月29日

一 白血病患者的一般心理反应及护理 一般心理反应 1 焦虑,恐惧 骨髓移植前期,患者多表现为焦虑,恐惧,与缺乏有关骨髓移植的知识和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清楚有关。某些患者担心不能支付治疗费用而产生焦虑情绪。 2 淡漠,抑郁 多发生在移植中期。由于身体持续不适,恢复缓慢,患者可能逐渐失去信心,日趋消极,表现为抑郁寡欢,食欲减退,懒言,甚至拒不理睬。 3 乐观期待 有学者认为患者会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产生依赖心理,把HSCT看成带来根本治疗的一线希望,容易产生乐观期待的心理。 一般心理反应的护理 1 充分发挥家庭外源性支持的强大系统 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肯定了家庭社会支持能有效地缓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某些白血病患者一旦被确诊后,因担心子女受其遗传影响以及害怕给家庭造成学生的经济负担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想要放弃治疗,因此来自家属的鼓励,安慰及耐心疏导显得尢为重要。 2 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 主要有认知重建法,思维中断,音乐疗法,放松训练,脱敏法等。认知重建法是指护士可以向患者的不合理信念发问,进行质疑,使患者认识到自己想法的不合理之处,进而放弃并重建信念系统。思维中断是指白血病患者常因化疗的不良反应而感到焦虑,恐惧,护士告诉患者立即停止这种想法,应想到现在虽有些痛苦,但化疗药物效果好,能够早日康复,重返工作岗位,让患者对未来充满希望。音乐疗法是指通过播放适当的音乐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放松。放松训练,即通过深呼吸和肌肉放松的方法来缓和患者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振奋精神。脱敏法:患者与人交往时会有自卑,恐惧感,可先让患者与同室病友交往,适应后再到医院内散步,最后走出医院。这样建立起的正常反应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脱敏才算成功。 3 舒适护理的应用 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多白血病患者病程的延长,易造成身体的不适,心理的失衡,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发现各种不适,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主动缓解患者的不适。 4 护理程序的应用 评估:交谈是获得有关信息资料的重要途径,在交谈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仪态,姿势,目光,手势等,从而获得详细,真实的资料,诊断:多与患者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寻找患者的真正需求,再结合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找到患者最典型的心理问题,再根据问题来确定护理诊断;计划开始实施:依据已确定的护理诊断,针对不同个体制定计划,拟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实施。真正把心理护理付诸实施,确保护理措施真正落实到患者身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评价: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改变,疾病恢复的程度,用药情况,生理心理指标的改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判定心理护理效果。通过反馈信息不断修正护理计划,直到患者心理问题得以解决。 二 白血病患者的特殊心理反应及护理 特殊心理反应 1 悲观厌世 患者经过各种治疗,病情未见好转,自认为无可救药或疼痛难忍,对治疗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热情。 2 心事牵挂 老年患者多见。他们常表现出忧郁,叹气,心情烦躁不安或暗自流泪。 特殊心理反应的护理措施 综合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解除悲观苦闷,满足患者精神和心理需要,减轻患者疼痛以及加强生活护理,从而调整患者的情绪,使患者在生理上得到舒适,精神上得到安慰,满足他们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包括白血病在内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增加,其所面临的各种心理社会问题日益广泛地受到重视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基本上无不良影响,临床干预效果良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护理人员应应为患者家属提供适当的心理指导,家属的心理护理同样重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