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测量血压虽是一项较简单的技术但若操作不规范所测血压数值与实际血压相比也常出现误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病人的血压情况。那么造成血压误差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呢?
血压测量发生误差常见原因
在家自测血压值是医师检查、诊断高血压患者的一个重要依据有利于早期高血压的及时确诊及对患者进行饮食控制、运动减重等非药物治疗。长期诊断不明、有头昏、心慌、胸闷的患者在家里自测血压利于医生根据病人的血压情况对症治疗。具体来说在家自测血压有以下意义及时发现白大衣高血压。当病人得知自己的真实血压情况且停药后在家测量血压仍然正常时不仅给病人节约了长期不必要大量用药的经济负担而且避免了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测量血压虽是一项较简单的技术但若操作不规范所测血压数值与实际血压相比也常出现误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病人的血压情况。那么造成血压误差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呢?
(1)测量血压缺乏耐心 按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建议测量血压前应让病人先休息几分钟后再测量。而且隔几分钟后再复测血压如此反复三次才能确定可供临床参考的血压值。而现在很少有人这样"不厌其烦"地给病人测量血压多是"一槌定音"因此就很难排除许多因素干扰血压所造成的假象使血压出现误差。
(2)偏离听诊点太远 许多测压者在捆好袖带后并不是仔细触摸动脉最强搏动点然后再放听诊器头而是估摸着找个听诊位置。因为偏离听诊点听到的血压变音和由此作出的诊断就难免不出误差。
(3)袖带减压过快 按规定应在阻断血流听不到动脉搏动音后再缓缓放气减压使水银柱徐徐下降读数应精确到2 mmHg。而许多测量血压者放气减压太快使水银柱迅速下降判断误差少说也有6~8 mmHg。他们认为血压正常范围本来很宽似乎没有必要那么精确事实上正常与非正常的临界值也就是几毫米汞柱。
由此可见测量血压虽然是一项简单的技术但也蕴含着不少的学问对此每个测压者都应该意。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高由此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也逐年增加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心脑血管病目前已是我国人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主要因素。高血压作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参与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监测如同服降压药控制血压同样重要。监测血压是医生对患者制定降压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是评估血压控制是否达理想目标值水平以及预防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判断标准。因此对每一个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的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另外据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已达11.2%并呈上升趋势。我国每年新发高血压约300万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提高全民健康防病意识在家庭中自我血压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能否在我国推广家庭血压监测如何进行血压的自我监测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延伸阅读
高血压患者要防“倒春寒”
多喝水不能代替利尿剂降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怎样预防肾脏损伤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动脉瘤发病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