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高血压
快速搜索

七成高血压病人要看心理科

2015年05月29日

导语高血压被称为“心身疾病”即由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疾病。外界及内在的不良刺激会引起剧烈、长期的应激状态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导致血压升高。调查显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超过七成的人存在不良心理因素而接受心理干预者几乎为零。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高血压一个明显特征是患者的血压升幅也许不大但头痛、头晕等症状特别明显。并且仅靠药物血压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许多中年高血压患者或因为工作压力大或因为家庭杂务繁重都面临一定的心理问题。这类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关心理调适学会释放压力、化解不良情绪。如果难以“驾驭”自己的情绪最好去心理科或精神科寻求帮助。

七成高血压病人要看心理科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由于健康教育的欠缺病人对高血压病的有关知识严重匮乏尤其是很多病人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存在错误认识如无症状就不服药、只服药不测量血压、不按医嘱服药、随意增减剂量等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超过高血压病本身。因此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同时高血压病也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对高血压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高血压病人亲属及护理人员应细致观察病人不同的心理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尽量满足病人教会病人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指导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和生活规律。

说起高血压的治疗许多人都头头是道——按时量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坚持限盐饮食等。为何做到这些后有人血压依然控制得不理想呢?专家解释说在各类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冠心病和情绪的关联最显著。虽然高血压的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等因素可导致高血压已被研究证实。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痛苦、愤怒会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而升高舒张压(即低压)恐惧则通过增加心输出量而使收缩压(即高压)升高。还有个性也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A型人格的人因为长期紧张、压抑、忧虑、固执更易患高血压。

高血压被称为“心身疾病”即由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疾病。外界及内在的不良刺激会引起剧烈、长期的应激状态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导致血压升高。调查显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超过七成的人存在不良心理因素而接受心理干预者几乎为零。

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高血压一个明显特征是患者的血压升幅也许不大但头痛、头晕等症状特别明显。并且仅靠药物血压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许多中年高血压患者或因为工作压力大或因为家庭杂务繁重都面临一定的心理问题。这类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关心理调适学会释放压力、化解不良情绪。如果难以“驾驭”自己的情绪最好去心理科或精神科寻求帮助。

其实很多心血管疾病都是心病。比如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心血管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在四川地震期间出现急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病发作的患者明显高于震前。当然也有不少心脏病和脑卒中也都是气出来的、吓出来的爱生气、爱发牢骚的人爱得心脏病。所以不急躁、不生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非常重要。

因高血压病人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烦躁、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心理。负性心理必然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甚至可诱发加重病情。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十分必要。只有通过健康教育使高血压病人对疾病常见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的方法等都有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在生活当中多数病人就能够做到饮食清淡、经常进行运动、依据医生处方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等措施。通过心理干预病人的情绪一般都比较稳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从而也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高血压病人的疾病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也就明显提高了。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就随之下降了!

凤凰中医整理转载请明出处

延伸阅读

职场高血压“减压”技巧

遭遇顽固性高血压该怎么办

降压药漏服不能两次合在一起吃

高血压患者为什么需要克服心理障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