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心脑血管病一直是发达国家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等国曾有过一次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高峰。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专家预言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发展中国家心脑血管病大规模流行将不可避免。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与平均寿命同步增长;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餐桌上的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食过多;缺乏运动生活节奏紧张吸烟、钦酒无节制。其中高血压病更成了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无声杀手”。
事实确实不容乐观。1991年普查显示我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11.26%较10年前增高25%目前这种上升势头仍在持续。高血压病主要的并发症——脑卒中是我国农村和城市居民中第一和第二位的死亡原因。
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35岁以上就诊人群中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46.1%而且不论男女高血压病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在饮食方面以肉食为主者和口味偏咸者其高血压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肉食为主者和口味清淡者。体力活动和体重因素对血压也有明显影响重体力活动者和脑力活动者高血压病患病率分别为34—88%和57.7%体重正常者和超重者高血压病患病率分别为38%和62%。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测量血压的重视程度依次为65岁以上高龄者最重视35—45岁年龄组最不重视其中认为无所谓者高达43%这是何等的危险。
由于高血压病发病缓慢大多数人没有特别的不适所以容易忽视等到出现并发症时往往为时已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为了减少高血压病的并发症降低人群尤其是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是最主要的环节。随着血压的降低高血压病的主要并发症也随之减少。收缩压每降低9毫米汞柱(1.2千帕)舒张压每降低4毫米汞柱(O.5千帕)脑卒中将减少36%总的心血管病将减少34%。
为了有效遏制第二次心脑血管病对我国人民带来的危害全民降血压是唯一的出路。对此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芬兰、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饱受”了第一次心肠血管病的流行之苦后痛定思痛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社区人群中采取以控制高血压病为主的干预措施同时加强健康教育结果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特别是脑车中死亡率几乎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可见只要积极行动起来完全有可能扭转这种“流行”的势头。
高血压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一旦确诊就需要打一场降血压的持久战。为此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1559年以来我国曾对高血压病的诊断和防治策略做过多次修订最近的一次也是1991年的事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是否出现高血压病的并发症一方面与血压水平直接相关另一方面与患者是否同时兼有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关其预后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这在以前的防治指导策略中都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旧的高血压病分期方法已不适用了。
近年来随着医学工业的发展各种新药不断涌现对于如何合理科学地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如何进行非药物治疗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群防群治都亟需对我国原有的高血压病防治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为此卫生部、高血压联盟于1999年10月颁布了《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作为21世纪我国高血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准则。
高血压病虽不像洪水猛兽也不是森林大火但它正悄悄地、无情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高血压病防治是一个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大问题对它的关应该是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