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季节各大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的心血管病人急剧增多原因之一就是高血压患者秋冬季节的血压会比夏季明显升高有些人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心脑血管专家提醒患者天气变冷是促使血压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心血管病人急剧增多的重要因素但由此暴露出人们对高血压防治存在的认识误区也不能忽视。普查显示中国有2 亿高血压患者仅有30%的高血压患者知道患有高血压仅有25% 的高血压患者服药治疗而真正有效控制高血压的患者仅占6%与发达国家30%的控制率还有很大差距。
高血压患者夏季勿擅自停药
45 岁的王先生患高血压多年他发现一到夏季血压就自然降低了秋冬季时血压又升高。所以他吃降压药也有季节性夏天就停服或少服降压药秋天又开始接着吃。他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规律没必要看医生。
专家讲接诊过很多像王先生这样的高血压患者这部分患者有共同的误区就是到夏季血压下降时就不吃降压药了或是没症状就不吃降压药了。他解释说夏季气温高血管扩张血压有所下降;冬季寒冷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但这只是一个总的趋势并不代表每个高血压患者在夏季血压都下降有些人只是感觉舒服一些而已。
如果高血压患者夏季多次测量血压都呈持续下降趋势收缩压小于120舒张压小于80可适当减少药量但不能不吃药。因为血压在一天当中是不断变化的有些人并未养成每天早午晚多次测血压的习惯只是凭个人感觉这是靠不住的。因此专家建议高血压患者需要咨询专业医生并要进行自我血压管理不要擅自停药。
持续规范用药方能有效降压
据专家介绍门诊约有2/3 的高血压病人被诊断为高血压“高危和很高危”。所谓高血压“高危和很高危”不是病危它是提示这部分患者未来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大于30%。
专家强调说男性小于55岁女性小于65岁患有高血压通常血压在140~159/90~99毫米汞柱没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缺乏体力活动、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就属于低危。低危患者10 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小于15%。“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另有标准比如收缩压大于180 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110毫米汞柱或者伴随的危险因素超过3个、高血压已经明确造成靶器官损害、伴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等。
高血压危险程度分级越高患者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就越大。收缩压降低1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降低5毫米汞柱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就会减少40%至50%心力衰竭就会减少一半。由此看出高血压病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规范用药只有坚持不懈地规范用药才能有效降压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防治高血压需改良生活方式
专家表示高血压实际上是以血压升高为首要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必须改良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食盐、多食绿叶蔬果和脱脂牛奶、减轻体重、减少酒精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量和脂肪总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特别重要的是高血压“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必须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因此必须最大程度地对高血压本身和相关的、能够改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治疗。
对于所有高血压患者而言降低血压是“硬道理”。所有高血压患者血压均应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糖尿病以及 “高危和很高危”的其他患者包括脑卒中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