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精神心理的自我调节,针对高血压患者精神心理的自我调节这个问题具体如下介绍
历代医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寿老的根本防病治病的良药枟素问?上古天真论枠言“精神内奇病安从来?”说明“养生贵乎养神”不懂得养神之重要单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是难以达到高血压的理想控制和健康长寿目的的。由于人的精神活动是在“心神”的主导作用下脏腑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综合反应所以精神调摄必然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调神之法概括起来可有清静养神、开朗乐观、调畅情志、心理平衡等方面。
1畅清静恬淡
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此处之“清静”是指思想清静即心神之静。心神不用不动固然属静但动而不妄动用之不过专而不乱同样属于“静”。我们提倡的思想清静主要是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见异思迁想入非非而是要思想安定专心致志地从事各项工作、学习。
调神摄生首在静养。这种思想源于老庄道家学说后世在内容和方法上不断有所补充和发展。养生家认为静养之要在于养心道、儒、佛、医都有此主张。“儒曰正心佛曰明心道曰炼心皆要参修心学一事”“万法唯心人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自炼心始”。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故养生莫要于养心”。
枟内经枠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淡虚无”的养生防病思想。枟素问?生气通天论枠说“清静则向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这里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了调摄的重要原则。对外顺应自然变化和避免邪气的侵袭;对内谨守虚无心神宁静这样外御内守真气从之邪不能害。可见“恬淡虚无”之要旨是保持静养思想清静畅达情志使精气神内守而不散失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有利于防治高血压促进健康。社会调查发现凡经过重大精神挫折、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
2畅开朗乐观
性格开朗精神乐观是健身的要素、长寿的法宝这是人所共知的常理。性格开朗是胸怀宽广、气量豁达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性格虽然与人的基因和遗传因素直接相关但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是可以改变的。人们都有一个使自己的性格适应于自然、社会和自身健康的改造任务。孔子在枟论语枠中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舒畅情志保健抗老的最好的精神营养精神乐观可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身心健康。正如枟素问?举痛论枠云“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要想永保乐观的情绪首先要培养开朗的性格因为乐观的情绪与开朗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心胸宽广精神才能愉快。其次对于名利和享受要培养“知足常乐”的思想要体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这样可以感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满足。再次培养幽默风趣感幽默的直接效果是产生笑意。现代科学研究已证明笑是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畅它可以调节人体的心理活动促进生理功能改善生活环境使人养成无忧无虑、开朗乐观的性格让生命充满青春的活力。
3畅保持心理平衡
当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竞争。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心理健康。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保证健康的体魄就必须培养在竞争中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培养竞争的意识和心理素质克服自卑感消除嫉妒心。
说实在的对高血压的调养(非药物治疗)最根本的就是心理平衡;心理一平衡生理就平衡生理一平衡身体的代谢机能、修复机能、康复机能都大幅度的提高。问题是心态平衡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简单说心理平衡就是“一面镜子”和“三个三”。哲学家讲过生活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什么叫幸福?幸福没有标准幸福就是个人的感受。你认为幸福就幸福认为痛苦就痛苦;因此有些人经常用正面的、积极的、乐观的心态看世界永远高兴。有些人整天就是以悲观的、消极的心态看世界永远是生气。另外同样一件事看的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得出结果完全不同。“三个三”是什么呢?第一个三即三个正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他能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定准了生活中别越位也别不到位那就很容易平衡;就怕定位定不准。第二是正确对待社会。对社会充满感激之情。第三是正确对待快乐。还有必须在逆境的时候也要自得其乐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美国最著名的心脏学家保罗怀特讲过一句话“没有紧张、没有烦恼就没有高血压。”为了保证三个快乐还有三个既要既要奉献社会又要享受生活既要在工作上有个适应性又要在生活中有颗平常心;既要有精力去面对工作又要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有这样三个心态心理就可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