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岁确诊为冠心病的田女士定时检查、按时服药,很注意保养身体,惟独害怕过冬。因为嚣张的寒流老让她揪心,胸口总是堵得慌,浑身使不出力,做家务时烦躁气急,好几次险些跌倒。
六十岁的李先生有时会感到手臂、下颌疼痛麻木。每逢冬天,发作的频率就会增加,牙齿、咽喉跟着疼痛起来。检查后发现是“隐性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作祟。
冬季为什么总和冠心病病人过不去呢?因为冠心病病人对寒冷。尤其是突然转冷最为敏感。在我国北方,心梗发病主要高峰出现在11月到次年1月份,次高峰在3—4月份。因为这段时期气候多变,气压偏低,寒冷潮湿。尤其是曾患过心肌梗死的冠心病病人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抵抗力降低。极易再发心肌梗死。不过冠心病病人无须谈冬变色,掌握要领就能平安过冬。
防病重于治病“防范于未然”是冠心病病人最合适的抗病原则。随着天气的冷热变化,随时调节衣物,注意保暖,不要让病体受凉。减少重体力活动。少参加长途旅行,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适当活动如户外散步,增强体质,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避免冷风刺激,不可使身体突然暴露于寒冷空气之中,不要在清晨迎风锻炼,以上午10—11时或下午2时阳光充足时为宜。注意收看天气预报,时时掌握气象信息,当有骤冷、暴雪、大风等天气出现时,在室内活动。提倡用凉水洗脸。温水擦身,以提高皮肤的抗寒能力,同时要积极防治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不要喝凉水或吃冷的食物,戒除烟酒,每餐七分饱。世界卫生组织还建议,冠心病病人冬季室温不应低于2O℃。坚持服用扩张血管等冠心病常用药物,认真治疗心绞痛、高血压。
注重夜间保健黄昏至深夜是一天中温差变化最大的时刻,尤其在冬季。夜间着凉,容易诱发病人突然心梗。晚餐进食过饱、过于油腻,白天过度疲劳也是病人最忌讳的。这些因素都会加重心脏负荷。
晚餐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再配些汤类,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饭后,欣赏一些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尽量早些休息。临睡前做几下深呼吸,使身心放松。上床前用热水泡脚,摩挲足心.促进血液循环。再为自己准备一个温暖的被窝,拥有舒坦的睡眠环境,安眠药自可抛在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