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注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自我观察 患者有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疲乏等症状。 在视网膜特别是黄斑区未发生病变时,视力一般是不受影响的,只有当黄斑区发生水肿、渗出、出血时视力才会有显著的下降。 专家提醒注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自我诊断 视物模糊、视力减退,但是视力减退的程度决定于黄斑区是否受累,以及出血、渗出物的数量和范围。 眼底检查:主要特征有: ①微血管瘤; ②浅层和深层出血; ③硬性白色病灶; ④软性白色病灶; ⑤静脉扩张及腊肠样静脉; ⑥视网膜内血管扩张、弯曲、盘绕并呈微血管网状病变; ⑦视网膜中心囊样水肿及周边水肿; ⑧无血流毛细血管区; ⑨血管不正常的渗透; ⑩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可发现比眼底镜下更多的微血管瘤;在造影的晚期,在微血管瘤、新生血管及有病变的动静脉处均可发生渗漏。 视网膜电图检查:在疾病的早期振荡电位的振幅降低,随着病变的发展,振幅愈来愈小,直至不能被记录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a、b波振幅低于正常值。 实验室检查:空腹尿糖和餐后2小时尿糖定性检查阳性。空腹血糖量增高,大于7.2毫摩尔/升,折合130毫克%,,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2毫摩尔/升,折合200毫克%,必要时尚可作糖耐量检查。 专家提醒注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自我保健措施 药物保健 主要是治疗和控制糖尿病. ①降糖药物: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用磺脲类,如甲磺丁脲(D860),开始剂量为每次1克,每日3次,口服,以后逐渐减至每日0.5--1.5克的维持量;双胍类降糖药适用于各型糖尿病,如苯乙双胍(降糖灵),开始剂量每次25毫克,每日3次,饭前口服,必要时可渐增至50毫克,每日3次,有效后减至维持量;胰岛素适用于重型糖尿病等病例。制剂有长、中、短效三类。在急性期一般选用短效类,待病情稳定后改用中效或长效类。剂量可按空腹尿糖定期性计算。在确定初用剂量后,先给1/3--1/2作为试用剂量,无不良反应后再给全量。 ②增强血管抵抗力的药物:口服维生素C、路丁。有出血时还可服用安络血,每次5毫克,每日3次,口服。 护理保健 ①患者应掌握检查尿糖的方法。 ②注意每天每餐前尿糖的含量,用于调整饮食量和降糖药物的剂量。 ③防止继发感染。 ④防治并发症。 ⑤定期观察晶体和眼底。 ⑥少用目力。 ⑦眼底出血多时,特别是引起玻璃体积血者宜卧床休息,后者尚宜半卧位休息。 饮食保健 调整饮食是治疗糖尿病必要的措施之一,主要原则是适当限制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以减轻胰岛的负担。根据性别、年龄、身高、标准体重、劳动强度计算总热量。一般患者每日主食不低于250克。允许选择食用蔬菜,如菠菜、芹菜、洋葱等,以及瘦肉、蛋类、豆浆、豆制品、牛奶等。炒菜一般要用植物油,不放糖、少盐。轻症糖尿病患者,也可酌量吃些含糖量少的水果,如梨、草莓、杨梅、枇杷、菠萝等,而不宜吃苹果、香蕉。不吃糖果、蜜饯、糕点等。 起居保健 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注意休息,适当运动;保护皮肤清洁,避免感冒。 专家提醒注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它可引起玻璃体积血,增殖性视网膜炎、继发性视网膜脱离,致使视力显著减退,甚至失明,是目前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病的治疗原则首先要治疗和控制糖尿病,其中尤以降糖药的应用和饮食保健最为重要,眼底病变主要是对症治疗。光凝治疗是近代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较好的方法,以氩激光治疗效果最好。它是通过封闭视网膜新生血管、微血管瘤和有病变的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制止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水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