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类风湿关节炎
快速搜索

治疗风湿病选用偏方有益处吗

2015年10月14日

风湿病为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

治疗风湿病选用偏方有益处吗

风湿病早发现可以控制,不能去根。依据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的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与现代化免疫调整有机结合的优势;取长补短,采用中医中药双向调整免疫,重建人体免疫平衡,恢复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风湿疾病的复发。

治疗风湿病的偏方有哪些?

一、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1、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2、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3、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4、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5、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6、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二、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3)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三、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3)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4)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5)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6)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7)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8)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9)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偏方治疗风湿可行吗?

风湿病早发现可以控制,但不能去根。风湿病患者不要盲目相信偏方。治疗风湿病最好在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某些治疗药物,虽然不能根治,但可以进行慢作用抗风治疗,防止风湿病对关节组织的破坏。如果风湿病在早期发现,及时采取治疗,那么风湿病的也会得到好的控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