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糖尿病
快速搜索

病患者可洗热水浴蒸桑拿吗

2015年04月18日

  糖尿病患者可以洗热水浴、蒸桑拿吗?

  我今年42岁,6年前被确诊2型糖尿病,现采用胰岛素治疗。由于工作紧张,我喜欢通过蒸桑拿来缓解我的压力,可最近两次在泡热水澡时有心慌、头昏的感觉,就没敢再蒸桑拿了。询问医生说可能是低血糖症状,请问我可以泡热水浴、蒸桑拿吗?

  吉林 林某

  答: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洗热水浴时,由于血管扩张,血流变快,可以加速注射胰岛素的吸收,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引起低血糖。此外糖尿病可并发自主神经病变,热水浴容易导致全身血管扩张,加之多汗脱水,可使血压降低,脑供血不足,也易引起头昏、心慌、甚至虚脱。

  所以,在有上述症状时,最好立即用血糖仪快速测定一次血糖。若属低血糖,宜于热水浴前适当减少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并吃些小点心。若非低血糖引起者,可多饮水,再行入浴,而且不宜超过30分钟。但不论是哪一种原因,只要出现眩晕、胸闷、眼花、视力模糊、面色苍白、大汗虚脱或血糖低于6.0mmol八的情况,均不宜泡热水浴或蒸桑拿。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吴万龄)

  为什么我没任何征兆就发生低血糖昏迷了?

  我今年63岁,身患2型糖尿病20多年。以前发生低血糖时能明显感觉到心慌、头昏、颤抖等症状。可前两个月我发生了一次低血糖,几乎没有任何征兆就直接昏迷过去,送到医院后才抢救过来。请问专家为什么我低血糖昏迷前没有任何征兆?

  广西 赵某

  答:没有任何警示症状的低血糖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或“未觉察的低血糖”。这种低血糖极易因漏诊或误诊而遭意外,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生机制:一种是由于屡发低血糖而损害了高级自主神经中枢,使其低血糖的识别和反应功能降低,对此应请专业医师合理调整降糖药的品种或剂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可望恢复高级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和反应。另一种是久病的糖尿病患者,因并发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或并发脑垂体微血管病变,致使低血糖时体内升糖激素的反应低下。此外,夜间低血糖而清晨高血糖也可出现“未觉察的低血糖”,这需作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对症下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吴万龄)

  为何会出现餐后低血糖?

  我是一名糖耐量低减患者,现通过非药物疗法进行血糖控制,但最近一段时间我吃过饭后经常出现低血糖反应,请问专家这是为什么呢?

  答:餐后出现低血糖多发生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或发生在诊断为糖尿病之前,尤其是肥胖型患者。其特点是多在餐后3~5小时后出现心慌、出汗、饥饿感,但空腹血糖正常或仅稍低于正常。糖耐量试验近似糖尿病曲线。

  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是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实际上并未减少,只是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患者进餐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较少,低于正常人;当血糖逐步达到高峰时,胰岛素的水平却未达到高峰;当血糖逐渐下降时,胰岛素的高峰来临了,其峰值可高于正常人水平。此时体内的葡萄糖已大部分消耗,出现了胰岛素的相对过多,故而产生了低血糖。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 陈艳)

  胰岛移植与胰腺移植有什么区别,它们能根治糖尿病吗?

  我常在报刊上见到某某医院成功开展了胰腺移植术,使糖尿病患者不用再终生服药,而有时报道的又是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请问专家这是一回事吗?移植术后真能根治糖尿病吗?

  广东 胡某

  答:胰岛素强化治疗虽可以使整体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慢性并发症显著降低,但并不能使糖尿病永久“治愈“或完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发生低血糖的几率也较高。为此,医学专家试图通过移植胰腺或胰岛到患者体内,旨在取代患者病变的胰岛而纠正糖代谢的异常。胰腺移植需要繁复的手术,并需要持续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抗“排斥”的方法,从而维护移植物的存活。尽管如此,移植胰腺1年的存活率还不到10%,术后1至数年也仅有50%~75%的患者暂时不依赖外源性胰岛素,但最终仍需注射胰岛素,而且要冒长期应用免疫剂的毒性风险。所以胰腺移植似有得不偿失之弊。

  目前,除非患者又并发晚期糖尿病肾病,必须做肾移植,才可考虑做胰肾联合移植,从而延缓患者的生命。胰岛移植则比较简单安全,若用人胎胰岛移植,免疫抑制剂只需短期使用,故其似优于胰腺移植,但由于受到胰岛细胞来源、制备保存、活力和纯化以及移植细胞数量等种种影响,而且也仅有不足10%的患者可停用胰岛素,停用时间大多仅1年左右,文献报道最长不到千年。总之,移植疗法目前尚不能根治糖尿病。所以医学界目前正在探索用基因工程克隆胰岛的方法,旨在实现根治糖尿病的美好愿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吴万龄)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骨折?

  我今年63岁,患有糖尿病6年。每到冬季,医生总是一再叮嘱我防止摔跤,说我不但年纪大,还患有糖尿病,很容易骨折。请问专家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骨折?

  上海 王某

  答:骨质疏松是造成老年人容易骨折的主要原因。目前,虽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糖尿病与矿物质、骨代谢紊乱的关系非常复杂。骨中无机盐成分减少的发病率变异较大,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发病率从9.6%~54%不等。大多数学者认为,胰岛素是软骨和骨生长的调节因子,对软骨和骨的形成有直接刺激效应,能激发糖蛋白及胶原蛋白的合成,还参与骨矿化效应,它对钙的吸收和骨矿化可能起间接作用。因此,胰岛素缺乏是造成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