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细胞生长因子的参与,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证实了ATⅡ及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ATⅡ可致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升高引起蛋白尿及肾小球硬化,IL-6可刺激系膜细胞增殖、促进系膜细胞产生IV型胶原;TGF-β可增加IV型胶原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可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及分泌胶原IV,TNF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
(4)组织自身氧化和糖基化学说:认为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广泛的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和氧化修饰反应,且二者互相促进,其结果是脂质氧化、超氧自由基及非酶糖基化共同对组织造成损伤,而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等病理改变。
(3)多元醇通道活性增加学说:多元醇通道活性是由一系列酶系统构成的,最主要的是醛糖还原酶,高血糖时多元醇通道活性增加,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在醛糖还原酶催化下葡萄糖转变为山梨醇过程增加,大量山梨醇在组织细胞内积聚,而成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机理之一。
(2)蛋白非酶糖基化学说:认为在高血糖环境下,各种组织蛋白均可发生非酶糖基化反应,糖基化早期葡萄糖与蛋白质进行化学结合,形成可逆的早期糖基化产物,进而发生重排、交联、最终形成糖化终产物(AGE),AGE一旦生成,可终生沉积于血管壁的长寿蛋白质上,结果造成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基底膜增厚、血流淤滞,甚则微血管闭塞而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1)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微血管病变重要的始动因素。高血糖引起的肾脏灌注、高滤过是发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N的重要机制,高血糖可通过抑制管球反馈,促发血管扩张物质前列腺素、心钠素的释放及NO分泌增加,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内压力升高,引起肾小球高滤过。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确切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已有下列重要假说。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怎样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哪些症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又如何治?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多种严重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肾病(DN)、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湿性坏疽等共同病理基础。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及微血管基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病变。
延伸阅读:
双下肢血管病变
1.重在预防:中医自古崇尚“治未病”的思想,具体体现在“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未病先防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没有出现下肢病变时就要积极预防。既病防变是指出现了下肢病变后,通过积极的治疗,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预防的关键一是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的肢体情况;二是对已经出现的下肢病变进行合理……更多>>
糖尿病吃什么维生素
糖尿病吃什么维生素好呢?你知道糖尿病人吃什么维生素可以调节血糖?下面我们就对“糖尿病吃什么维生素”进行相关介绍。 糖尿病吃什么维生素:各种维生素营养剂的介绍 烟酸:烟酸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组成物,在身体中是可以增强胰岛素作用的营养素,因此其有影响身体调节血糖高低的能力,即使烟酸含量正常,额外补充一些,有助于血糖的调节,同时烟酸也可协助糖类、脂肪、……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