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无规律性且粪便干硬,排便困难,称为便秘。便秘可由器质性疾患引起,也可见于功能性因素如饮食结构不当、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便秘发生的主要途径有:
1.摄入食物过少或水分不足,致肠内食糜
和粪团量少,不足以刺激肠道的正常蠕动。
2.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和肠蠕动减弱或肠道平滑肌痉挛。
3.肠蠕动受阻,致肠内容物滞留而不能下排。
4.与排便相关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一)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系指由非器质性疾患所致的便秘,亦称为原发性便秘。
1.饮食不当:常见原因为进食量少及食物中缺乏纤维素,由于对结肠运动的刺激不足所致。
2.排便习惯受干扰或抑制:由于时间、地点、生活规律改变、精神等因素致原有的排便习惯受到干扰或抑制,出现排便次数减少及便秘。
3.结肠运动功能障碍:以肠痉挛致痉挛性便秘多见,常见于神经官能症及肠易激综合征。
4.膈肌、腹肌、盆腔肌肉张力不足:参与排便的肌肉收缩力减弱,推动粪便的力量不足,产生弛缓性便秘。多见于老年人习惯性便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重度营养不良及多次妊娠等。
5.药物性便秘:某些药物如吗啡、抗胆碱类、神经阻滞类药物使肠道平滑肌松弛而发生弛缓性便秘;长期服用导泻剂而产生药物依赖,不用导泻剂时则发生便秘。
(二)器质性便秘:
器质性便秘系指由消化系统器质性疾患及某些全身性疾患所致的便秘,亦称为继发性便秘。
1.结肠性便秘:由于结肠疾患如良性与恶性肿瘤、肠梗阻、肠粘连、Crohn病及先天性巨结肠症等所致的便秘,多为弛缓性及梗阻性便秘。
2.直肠性便秘:见于直肠、肛管疾患如痔疮、肛瘘 肛裂、肛周脓肿、直肠炎等,导致肛门括约肌痉挛而发生排便疼痛,从而抑制排便引起便秘。
3.腹腔与盆腔内肿瘤:肿瘤压迫肠道可致梗阻性便秘。
4.全身性疾患:见于尿毒症、甲状腺机能减退、血卟啉病、铅中毒等。尿毒症、甲状腺机能减退可致肠道平滑肌松弛而发生弛缓性便秘;血卟啉病、铅中毒等可致肠道平滑肌痉挛而发生痉挛性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