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胃炎偏方 方药:良附丸合桂枝汤加减:高良姜、香附、桂枝、炒白芍、炙甘草、姜半夏、荜茇、生姜。 治则: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主症:胃痛卒发,痛无休止,得温则减……
方药:良附丸合桂枝汤加减:高良姜、香附、桂枝、炒白芍、炙甘草、姜半夏、荜茇、生姜。
治则: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主症:胃痛卒发,痛无休止,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凉或饮食生冷病史,或伴见呕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
(5)胃炎偏方寒邪犯胃型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治则: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主症:胃脘疼痛,胀满,痛处灼热感,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饮食喜冷恶热,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
(4)胃炎偏方胃热炽盛型
方药:四逆散合小半夏汤加减:醋柴胡、炒白芍、炒枳壳、生甘草、姜半夏、鲜生姜、元胡、炒川楝子。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症: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及两胁,情志不畅时更甚,或呕吐吞酸,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3)胃炎偏方肝郁气滞型
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莱菔子、陈皮、茯苓、连翘、半夏。
治则: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或呕吐酸腐及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食后加重,嗳气反酸,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实。
(2)食滞胃脘型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半夏、大腹皮、紫苏、半夏、白芷、陈皮、茯苓、白术、厚朴、生姜、大枣。
治则:解暑和胃,化湿止痛。
主症:胃脘痞满,胀闷不舒,按之腹软而痛,纳差食减,口干而腻,头身沉重,肢软乏力,小便黄热,大便滞而不爽,或兼见发热恶寒,舌质红,苔白黄而腻,脉濡细或濡数。
急性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呕吐等病证范畴。根据本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临床上中医多按暑湿犯胃型、食滞胃脘型、肝郁气滞型、胃热炽盛型、寒邪犯胃型对急性胃炎进行辨证施治。
(1)暑湿犯胃型
延伸阅读:
感染性胃炎
(4)止血治疗:急性胃炎导致的消化道出血者属危重病症,可予冷盐水洗胃,或冷盐水150ml加去甲肾上腺素1—8mg洗胃,适用于血压平稳,休克纠正者。保护胃黏膜可使用H2受体阻断剂,如甲氰咪胍200mg,每日4次。通过胃镜直视下用电凝、激光、冷凝、喷洒药物等方法,迅速止血。对出血量较大者,适量输血。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于吐泻严重、……更多>>
肥厚性胃炎
(5)其他。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营养不良等都可引起慢性胃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慢性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干燥综合症患者同时伴有萎缩性胃炎较多见,胃部其他疾病,如胃癌,胃息肉,胃溃疡等也常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遗传因素也受到重视。以上这些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慢性胃炎。 (4)免疫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部分与患者血中自身抗……更多>>